插艾蒿是重阳节还是端午节,插艾草是端午节的习俗是对错( 五 )


四、端午节所插艾叶的挑选技巧:
1、不新鲜的艾草不要:
端午节悬挂艾草,讲究新鲜 , 古代的时候每到端午时节大家都是一大早就去地里收割艾草,在太阳没有升起来之前,就把艾草收割回家 。因为刚收获的艾草,味道最为的浓郁,馥郁的香味能够持续很久,作用也就更加的持久一些 。
2、不完整的艾草不要:
艾草的收割要完完整整,不可缺枝少叶 。一来整株的艾草挂起来漂亮美观,而且作用时间更长 。而来是注重圆圆满满的好兆头,缺枝少叶的总觉得少点什么不安心 。
在端午节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 , 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 , 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民谚说:“清明插柳 , 端午插艾” 。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 , 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
扩展资料:
一、习俗原因:
艾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药 。端午期间,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疫病增多 。古时 , 人们缺乏科学观念 , 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 , 故而节日一早便将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 。
其实 , 真正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作用的,还是两草的香气 。中国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 。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 , 浸入酒中 , 节日便可饮用 。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 , 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
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鬼” 。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 。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
二、端午节的传承:
自民国以来 , 经过几十年的移风易俗,端午节许多旧的所谓“迷信风俗”已被人们有意无意地遗忘了,但端午节仍是民间深受欢迎的传统节日,粽子是不可缺少的佳节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