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人物特点,《三国演义》诸葛亮的特点是什么?( 二 )


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 , 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 , 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 。诸葛亮一战成名 , 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 , 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
2、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
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对南中豪强首领孟获采取的攻心战策略 , 目的是彻底地消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 。东汉以来,南中属于益州辖区之内,分置益州郡(即建宁郡)、牂柯郡、朱提郡与永昌郡四个行政区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诸葛亮的人格、节操、风范 , 概括起来是如下四个方面: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博览群书,广交士林,关心时势,每自比管仲乐毅,负有担大任、致高远的远大抱负 。但他又绝不是那种醉心于功名利禄、汲汲于荣华仕进的俗子 。事实上,当时曹操称雄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朋友石广元、孟公威皆投其麾下,他却不为所动,其兄诸葛瑾在东吴颇得重用,他也不去投靠 。最后,刘备三顾茅庐,以千古未有的求贤至诚深深打动了他,他才毅然步出草庐,一匡天下 。在著名的《戒子书》中,诸葛亮曾如此谆谆告诫:“夫君子行,静以修身 , 俭以养德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宁静无以致远”,真乃至理名言,也是他淡泊节操的真实写照 。
尽瘁国事,忠心辅政 。诸葛亮先后辅佐刘备、刘禅两代皇帝 , 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刘备很信任他,临死托孤于他,并大义地提出让出家天下,但他没有夺取君位的政治野心 , 侍奉扶不起的阿斗 , 更加殚思竭虑 , “亲理细事,汗流终日“,最后以身殉职 , 病死军中,时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辅佑后主,实际上是执一国之政,出帅入相,但后主并不感到他的威胁 , 群臣并不感到他的僭越,倘非心底无私 , 国而忘家 , 焉能如此!
任人唯贤,清正廉明 。在《出师表》中 , 诸葛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真乃金玉良言,至今仍振聋发聩 。诸葛亮如此进谏后主,他本人则更是任人唯贤的典范 。托志忠雅的蒋琬,清廉有才的费祎,智勇双全的姜维,都到他的重用和培养 。他死后,这几人成为蜀国的中流砥注 。托孤大臣李严运粮失责又慌报军情 , 被诸葛亮废为平民,但对李严之子仍加以信任,并促进他劝父改过自新 。由是李严不仅不抱怨,而是心怀感激,诸葛亮去世,李严因悲痛发病而死 。诸葛亮知人善任 , 明之以法 , 晓之对情,其服人心如此!在廉洁上,亦堪称典范 。他曾上书后主,如实申报个人财产 。书曰,臣家在成都 , 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一家可以温饱,臣随身衣食 , 都是官府供给,决不别伯经营,增长私产一寸,臣死以后,如查出多余财产,那就是对不起国家 。光明磊落 。苍天可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