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为什么叫爆竹呢,爆竹为什么叫爆竹( 二 )


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汉族热门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 , 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 。这虽是汉族民俗传说,但却反映了汉族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
在现代的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爆竹,特别是在春节期间,爆竹的使用量超过全年用量的一半 。
爆竹就是过节放的炮仗,爆竹声中一岁除,指的就是在炮声中又是新的一年
古时候对鞭炮的称呼,因为古时候过节就是烧竹子,让它爆炸

鞭炮为什么叫爆竹呢,爆竹为什么叫爆竹

文章插图
3、鞭炮又称之为爆竹是因为?鞭炮起源于古代的爆竹 。爆竹也叫“爆仗”、“炮仗”,唐代时写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称之为“纸炮”、“响炮” 。如果把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则叫作“鞭炮”、“响鞭”、“鞭” 。鞭炮的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 , 鸡鸣而起 。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意思是说,人们在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在火中的爆裂声能够赶走怪兽恶鬼 。唐初,有人将硝石装入竹筒中燃放 , 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 。以后火药出现 , 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 。唐代称爆竹为“爆竿” 。来鹄《早春诗》中有“新历才将半纸开 , 小庭犹聚爆竿灰”,句中的“爆竿”即指“爆竹” 。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 。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 , 《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 。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 。后人卷纸为之 。称曰“爆竹” 。明清两代,爆竹的种类更加繁多 , 燃放爆竹的时间已不限于大年初清晨,除夕夜即开始,子夜零时达到高潮 , 俗称“迎神” 。这时,无论贫贵贱均要放爆竹,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征》引《壶天录》说:“京师人烟稠密 , 甲于天下,富家鄣购千竿爆竹,付之一炬 。贫家即谋食维艰,索逋孔丞,亦必爆响数声,香焚一柱 , 除早年之琐琐 , 卜来岁之蒸蒸 , 此习沿类然也 。” 清朝谢文翘《教门新年词》中的:“通宵爆竹一声声,烟火由来盛帝京 , 宝炬银花喧夜半,六街歌管乐升平 。”反映了当时北京燃放鞭炮的情景 。爆竹的品种相当丰富,最为普遍的是“单响”、“双响”和“鞭”三大类 。大个的单响爆竹也叫“麻雷子”,双响也叫“二踢脚” 。双响爆竹的纸筒内分两层安放火药,下层火药的作用是将爆竹送上天空 , 上层火药凌空爆响 。在双响的基础上,又研制成多响爆竹 , 清朝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说:“花炮棚子制造各色烟火,竞巧争奇,有盒子花盆,飞天十响 。”飞天十响今已演变为“闪光雷”――一长纸筒,内装若干药弹,点燃后依次射出药弹,凌空爆炸,并伴有银白闪光,故名闪光雷 。因其火力强硬 , 易伤人 。故自1987年春节始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均禁止燃放闪光雷 。鞭炮的名目也很多 。钢鞭――用牛皮纸密裹火药,爆响时声音清脆响亮如钢铁 。钢鞭一响为一头,“霸王鞭”可多至万头 。在一挂鞭中定点加入特殊爆竹则称“节鞭”,通常是十响夹带一个麻雷子 。燃放时即可出现响声节奏 。南方城镇流行用彩纸裹药的“花鞭” , 燃放时被火药崩碎的彩纸纷纷飘落,十分好看 。如用粉红色纸裹药即名“遍地桃花”,用淡黄色纸则称“落英缤纷”,用金黄色则名“洒金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