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赏析,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四 )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 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
今晚若有采莲人 , 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 。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 , 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

荷塘月色赏析,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文章插图
3、《荷塘月色》课文赏析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 ,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
赏析
《荷塘月色》 一开篇就点出文章的“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 。接着写小路的“静”、月色朦胧的“静” ,  来反衬作者的“心里颇不宁静” 。再接着以荷塘四周蝉声和蛙鸣的“闹”突出荷塘月色的“静” ,  又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 梁元帝的《采莲赋》和《西洲曲》关于采莲的热闹、嬉戏的情景,进一步反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 。最后画龙点睛“: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含蓄地揭示出“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 。文章这样的结构严谨细密,脉络清楚,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达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可贵境界 。散文的艺术魅力, 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 。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是十分讲究的 。缜密而严谨,新奇而精巧,营构合理“,设眼有致” 。
课文原文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 , 带上门出去 。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 , 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