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知习俗,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三 )


6、拜年
大年初一拜年,是每一个小孩子最喜欢的事,拜完了年就会有红包拿,真是切肤之痛的事呀 。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高的衣服 , 装扮得整划一齐,出门去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 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率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同互相恭喜,称为“团拜” 。
7、祭灶
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
8、守岁
自汉代以来,除夕守岁就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 。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
9、贴门神
为祈求一家福寿康宁,人们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 。古人认为 , 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所以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 , 相貌狰狞 。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 , 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
10、投名刺
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 。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 。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 , 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 。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 。
春节的节日影响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和最具文化内涵的节日 , 更是推动产业经济和内需消费的重要内驱力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 , 春节消费也由传统的置办年货发展为具有时代特色的贺岁作品、产品工艺、休闲娱乐等节日产品和服务 。
春节期间,人群、金融、物资、信息、艺术的大规模流动,带动了文化、商业、交通、旅游、电信、金融、餐饮各行各业全面繁荣,形成了独特的“春节经济” 。
过年是人们一年消费的集中体现 。随着新兴消费观念的不断涌现 , 春节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过大年”,更是一个拉动市场经济动力的“快门”,人们开始从传统的节日忙碌转向新的庆贺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