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地震后都会下雨,为什么地震后都会下雨( 三 )


最后,愿死者安息,愿生者坚强 。加油四川!
在地球的内部存在两个高速旋转的内核,这两个像离心分离器一样,分离地壳下的岩浆中的各种矿物质,在地壳下岩浆表面集聚,分类堆积物以类聚 。
1.密度较大的物质在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内核的离心力无法承受这些密度大物质的重量,这些密度大物质下沉,引起地表缩收形成地震,这种主要发生在海洋中 。
2.密度较小的物质浮在地壳下岩浆表面,这些物质受到岩浆的浮力,慢慢堆积,顶起地壳形成高山高原,这些物质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通过地壳的细缝慢慢流逝 , 形成地壳内部空洞 , 当地壳的刚度承受不了自身的重量时,地壳塌陷形成地震 。由于塌陷不同时出现垂直断层,负电荷同逆向运动相斥,产生了极强的横波 , 这种地震发生在海底山脉时很可能会发生海啸 。
在地震时地表突然出现一定的下陷,形成低气压,周围的空气流过来补充,由于惯性形成上升气流,造成降雨 。
发现地震时,地壳运动,不管是同向运动还是形成垂直断层的相对逆向运动,都会出现磁场的激烈变化 。
回顾中国 历史 上的两次大地震,确实有“震后容易下雨”的现象存在 。如1966年邢台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4年昭通大地震、2017年九寨沟地震,这些大地震之后都出现了降雨的情况 。
对此,有的解释是这样的:
首先,地震中房屋倒塌、山体滑坡等会产生大量的尘埃 , 从而让空气中的凝结核增多;
其次,地震是一种能量的释放,这种能量会将地面的暖湿空气推升,促进水汽的冷凝;
第三,地震导致地表热量增加 , 促进了地表水分的蒸发,从而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
看似很有道理的解释,但实际上还是有不少漏洞的 。
首先 ,  历史 上很多较大的地震,震后都没有出现降雨的情况,如:
1973年四川炉霍7.6级地震后——震后7天无降雨;
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震后7天基本无降水(微量小雨);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震后6天无降雨 。
降雨本来就是一个偶然性的时间,唐山地震时正处于雨季;昭通、汶川、九寨沟本身就是降雨频繁的地区 。
地震虽然释放的能量巨大 , 但是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秒钟,想靠一个地震就能改变一个地区的气候 , 这是不太可能的 。
降水需要凝结核、水汽饱和、空气冷凝,这是降水的三个条件 , 这三个条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 。目前也没有科学证据证明 , 地震的能量释放会对整个地区的大气情况造成扰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