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大王卡内基自传》读后感怎么写?( 二 )



《钢铁大王卡内基自传》读后感怎么写?


自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升,随之社会群体出现分化,少数人掌握着巨额财富,成为众星捧月般的成功名流 。一个人有了钱,其一举一动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世俗社会中,多数人会把财富留给后人,只有其中的极少数人把财富捐献给社会,惠及众生 。卡内基即为其中一位 。
说起卡内基,人们很容易将其与另一位美国知名人物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1955)相混淆,后者是美国人际关系学大师,被誉为“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有《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等著作传世 。而100多年前的美国企业家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1835—1919),则是当之无愧的“钢铁大王”,与“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并驾齐驱 。卡内基将其90%的财富拿出来建立慈善机构、基金会、大学、图书馆,开创了美国企业家助力慈善业之先河 。同时,卡内基也是一个具有争议的人,他对普通工人小气吝啬 。有关卡内基的财富故事、财富心经,人们耳熟能详,然而要真正了解、评判他,莫过于阅读其人生传记 。
《卡内基自传》是卡内基晚年亲笔撰写的回忆录 。该书在国内有多个译本,很多书名夺人眼球,比如《钢铁大王卡内基》《一美元的起点:卡内基自传》《只要天没塌:钢铁大王卡内基自传》《卡内基自传:生来穷,未必一生穷》等等 。相比而言,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这本《卡内基自传》,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中文全译本,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卡内基的语言与写作风格 。为便于读者阅读,该书末尾还有10多页的“译名对照表”,一一列出了书中涉及到的人物、地名、单位、机构等,体现出学术性和严肃性 。
《卡内基自传》共分29章,按时间顺序,记录了作者起起伏伏的一生 。卡内基不是专业作家,但他以朴素的文笔、真实的记录,勾勒出一幅那个时代工商业竞争的全景画卷 。
卡内基生于苏格兰,13岁时随全家迁居美国 。他从周薪1.2美元的棉纺厂童工做起,当过邮电员,偷学发电报,进铁路公司担任主管、贷款开发卧铺车厢,直至创建钢铁公司,一步一步地缔造出他的钢铁王国,成为亿万富翁 。在他生命的暮年,卡内基开始热衷于慈善事业,直到去世前,他捐献总额高达3.3亿多美元 。
通读《卡内基自传》,给人诸多的思想启迪 。卡内基虽未接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 。向书本学习、向经验丰富的人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学习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 。青年时期的卡内基,即使每天在工厂工作长达12个小时,疲累之余,仍然抽空学习,还钻研出一套独特的会计复式记账法 。在工作中,他能很快掌握各种技术细节,并且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