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的由来,姓氏的由来简介( 七 )


2、以地名为姓 。
传说,周宣王之时 , 重黎的裔孙程伯休父入朝为大司马,后又因攻占徐方(今山东滕县东南薛故城)有功 , 被封到程邑(今陕西咸阳市东 , 也有人说在今洛阳市东),他的子孙有一部分人以地为姓 , 称程姓 。
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公元前11世纪时,周公 旦公封诸侯 , 周文王第10子(一说第17子)受封于郇(近山东省临猗县),史称郇侯、郇伯 。春秋时,郇国为晋国所并,其子孙以原国名"郇"为氏 , 后去邑旁,加草头为"荀"氏,春秋时 , 晋国公族叔受封于荀邑(今山西省正平县西) , 其后以邑名"荀"为氏 。又据《左传杜预注》所载,春秋时,晋国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长子或妾生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其后以邑为氏,称程氏,是为山西程氏 。
西周后期 , 周厉王好利 。他以荣夷公为卿士,拼命对百姓进行搜刮 。他的奢贪暴虐,激起了国人的不满 。他又派卫巫监视国人,一旦发现有非议时政的人就加以杀害 。在这种专制高压之下,国人在路上见面不敢互相打招呼,只好用眼睛示意 。国人忍无可忍,终于拿起武器围攻这位贪暴的国君 。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县)邑 , 不久死去 。他的儿子姬静继承王位,史称周宣王 。
宣王在位时,周公和召公辅政,整饰政务,诸侯来朝 , 史称“宣王中兴” 。周宣王在 国力有所恢复之后,曾亲自领兵征伐东南方的淮夷 , 程国的国君程伯休父也参加了这场战争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大雅·常武》篇记载了这场战争,写道:“王谓尹氏 , 命程伯休父 。左右陈行,戒我师旅 。率彼淮浦,省此徐土 。不留不处,三事就 绪 。”诗句的意思是,周宣王亲自领兵征伐时叛时服的淮夷 , 派遣大臣尹吉甫为使者任命程伯休父为大司马 。让他在左右摆布 阵势,监戒军队 。程伯休父随周宣王出征,在对淮夷的战争中建立了显著的功勋 。后来程伯休父到达都城镐京,在朝廷中担任大司马,封地改在咸阳附近的程邑 。
程伯休父担任大司马以后,他子孙中的一部分又以他的职宫——司马为氏,于是形成了司马氏 。因此,程伯休父是程氏和司马氏共同的得氏始祖 。
程伯休父徙封的程邑 , 汉代为安陵县,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程邑,又称“毕程”或“毕郢”,是上古时代毕程氏的遗墟 。商末周文王姬昌曾在这里居住过 。后来密人降周,也迁居于此 。因而它不可能是当时程国的都城 。
宋代人陈彭年等编纂的韵书《文韵》中有目“以国为姓” , 说:“周宣王时程伯休父入为大司马 。封于程 。后遂为氏,与司马氏同 。”《帝王世纪》曰‘文王居程 , 徒都丰’ , 故此加为上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