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习俗,关于春联的习俗有哪些( 五 )


我国古代春联可以知识追溯到春秋时代,那时候的春联是刻写在门庭木掾或石柱上 , 也有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以后又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北方人称之为幌子)以装饰门庭 。及至造纸术在我国古代发明后,春联便由文人墨客书写在纸制条幅上悬挂 , 进而再发展到人们用红纸书写并张贴在门亭与厅堂 。有人又称春联为对联,其实春联只是对联中的一种 。众多的对联还包括祝贺新婚嫁娶,新屋落成 , 乔迁志禧,生日寿辰和其他喜庆节日,还有悼念已故亲友的挽联和孝联等 。而春联则是在我国民间流传最广,应用最多又最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它与鞭炮,喜筵相随,为人们的喜庆节日平添几分欢乐和吉祥 。应该说,古人对春联的内容和形式颇有研究 。因为春联的格式起源于我国的古典诗词 , 因而最初的春联要求象律诗一样讲究严格的字句相等与平仄对仗,即上下联的每个字都应要求其声调呈阴阳平仄相对,再配以具有章法技巧的书法墨写,所以古代文人视春联为一种既高深又典雅的艺术创作 。
然而对联发展到今天,随着白话文和大众文化的普及,现在人们已不太注重古人所奉行的那种严格的律诗般的字句对仗原则,但一副象样的对联至少应在选字用词上讲求对等,即字数与词类应求相对 。按照现代汉语规范应求上下联中的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等词组相对等排列有序,而在声调上至少应求每个上下联的最末一字平仄相对 。如一般上联末字为仄声(即汉语拼音第三,四声) , 则下联末字应为平声(即汉语拼音第一,二声) 。这应该是创作对联的最起码的要求,否则就不称其为对联了,至少是不规范的对联 。新春佳节之际,当你访亲会友或漫步大街小巷,趁着雅兴留意欣赏张贴在各家各户的新春联 , 于字斟句酌与领略其意之中确实可以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倘若你有心玩味并吟诵其中的妙联佳句 , 这无异于一种别有雅趣的艺术欣赏 。因为当你看到和读到那些堪称绝妙的春联并加以品评的过程,这本身就是提高你的艺术鉴赏能力的有益尝试 。我还记得很早以前南昌电视台摄制的电视连续剧《联林珍奇》,其中汇集了不少我国古代脍炙人口的妙联佳作,可谓〃佳联佳绝句,妙语妙诗章 。〃
据说新中国诞生时有人曾作联庆祝:〃北京重庆成都,西安南宁长春 。〃作者巧用我国六大城市名称成联,但细细品味却觉得不甚贴切 。请看此上联中的〃重庆〃是作为动词之意,且〃成都〃与〃长春〃的词义亦不对等,再则上下联末字同为平声 。严格说来,此联乃美中不足矣!
闻说又有人用江西省八个地名巧作对联:〃新建石城万年万载,永修铜鼓乐平乐安 。〃则注重了字,词的义,音相对 。此不失为绝妙之佳联 。笔者早年曾在瓷都景德镇看到一副好春联:〃三阳开泰光照日月,青花梧桐香飘春秋 。〃此联中的〃三阳开泰〃与〃青花梧桐〃同系景德镇的传统艺术名瓷,而上下联的〃光照日月〃又与〃香飘春秋〃在字,词的义,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