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食,清朝一亩田产多少稻谷?( 二 )


以水稻为例,一亩的产量为4担,一担为100斤,一亩的产量为400斤 。
100jin

古代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食,清朝一亩田产多少稻谷?

文章插图
3、古代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食,能填报肚子吗清朝为200到300斤 。明朝比清朝平均低17斤 。
往往贫困人家吃不饱 , 多以高粱、薯干、玉米为食粮
另外清朝以前人口也少,人均3亩左右
古代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食,清朝一亩田产多少稻谷?

文章插图
4、古代一亩地能收多少粮食前言:
一 , 历朝历代的度量衡单位不同 , 因此 , 所计算也是不同,比如唐时1石为汉时3石,唐时1亩约为汉时的0.78亩 。这些换算因为比较复杂,本题并不涉及,我在回答时,也只论当时的亩和石,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换算 。
二,中国历史渊源流长,所谓古代,从先秦可一直到明清 。本人谨以汉到明的亩产做答 。
三,按吴慧之《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研究历代的亩产,可以从几方面着手 , 一是从历代史书中有文字记载的亩产多少来入手,一是可以从租税记载去倒推或复核亩产 。
1,汉:平均粟亩产,每汉亩产粟3.33汉石 。
居《史记 。货殖列传》载“封者食租税,岁率户二百 。千户之君则二十万,朝觐聘享出其中 。”这里讲的是汉代的食封制,由国家分给受封者若干户的地税作为收入,这个地税 , 国家收的是实物,对受封者是折钱给他们 。其中的“岁率户二百”是指,每户每百汉亩所交地税给受封者的二百折钱 。而居《食货志》记载 , 粟每汉石(大石)为三十钱,二百钱 , 意味着农民需向国家缴纳地税的实物 , 约为6.66大石 , 每亩缴税为6.66升,按汉代三十税一的缴税标准,那么,每亩的平均产量,应该是在6.66升/0.033 = 2大石左右 , 按照汉代大石到小石的折算,2大石应该约等于3.33小石 。
另参考吴慧之《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第125页
2,三国,两晋,南北朝:每晋亩产粟2.66晋石 。
居《初学记》第27卷中引《晋故事》的记载,“凡民丁课田夫五十亩,收租四斛 , 绢三匹 , 棉三斤” 。这是西晋的占田制及课田制 。当时的赋税比例 , 还是三十税一 。每五十亩要收税四斛(石),即每亩约8升粟的税收 , 摊到平均亩产 , 则应该是8/(1/30) = 2.66石 。但由于晋亩及晋石之汉又有不同 , 因此需要折算 。另《三国志 。吴书 。钟离牧传》“种稻二十余亩”,“所取稻得六十斛米”,即每亩得大米不到三石 。但因古时稻出米率较低,大约是46%的比例(唐开元七年制“稻三石折米一石四斗”,三国两晋时不会超过这个数字),这样算来 , 亩产为2.68汉石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 , 三国两晋时期 , 耕种方式较汉粗放,其亩产也比汉略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