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怎么写?( 七 )


职业教师选择了我不是因为时代的需求,也不是李老师所遇到的那种原因,而是我自己的一些原因造成的,不管怎么样,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知道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对不对,但是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觉得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心去做我做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 。以上就是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后的几点不成熟的感想 。
一本书的读后感2000字一本书读后感(7) | 其实看过余华的《活着》已好久,写一些读后感也是必须的,不仅自己的心放不下那遭遇悲惨的富贵,就是行动上也受到一些削磨 。毕竟活着是一种幸福,谁都不想在思考为什么而活的时候搀上死去 。于是总觉得没能很好的整理清自己的思绪,至到今天,也只是试着写写自己的感想 。
余华认为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除此以外不为任何别的 。
9 / 18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那我们先看看“活着” 。活着的概念和死去相对,起码有两个意思 。一是活着的人类,与人类的产生有关 。也只有大自然中出现了人类,人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才成为问题 。既然这一问题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产生的,所以它的出现具有必然性 。可以想象在漫漫人类史中一代一代的人不止千次万次地思考过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现在的思考并不是第一个,也终将不会是最后一个,我们应该为能成为人而不是其他动物并且思考这一问题而感到莫大的荣幸 。
二是活着的人,与人的出生有关 。当一个新的婴儿降生之后,决定人类要连绵不断的发展壮大,这一问题也要周而复始的循环于人们的脑际 。在婴儿先前的大约二三年以内,即它自己认识不到不需要什么的时候,他是为了满足自己而向他人及社会索取的 。这种索取只为满足自身的形体和意识,带有纯粹的动物自然性,而恰恰是这种懵懂的自然性在我认为是纯粹的为了活着而活着,真正意义上的为了活着而活着 。这种懵懂的自然性在后来慢慢地发展为我们生命延续最基本的东西——习惯,如吃饭喝水,如劳动和睡觉 。
当人的自我意识觉醒,即会执意地说不需要一些东西的时候,他在几乎大部分时间是不在为活着而活着的,这时的“活着”是一种自然存在状态,寂静而不张扬,灿烂而不骄躁,像透明的水,缥缈的气,像太阳东升西落,似流水奔向大海 。而除了“活着”这一主题外的其他一切成为人活着的主要目的 。他们占据着人的主要思维,活跃在人的意识的最前面 。这样的主题有:
10 / 18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快乐是人生中最伟大的事!——高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