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活怎么写?( 四 )


7.经典的境界是绝对不可小看的 。它们之中的每一言、每一句都含有甚深的体验,可能是我们不了解,或是一些甚深不可思议的境界,而不会是佛菩萨们说错了话 。
8.不管是眼睛看到、或耳朵听到一些微小事物,只要我们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都已算是受人之惠,我们应当不忘这份恩情 。
9.他人对我们有恩,我们只管报恩就好,不要去计较恩人的是非善恶——那是他个人的事,我们不要跟他一样就好了 。
10.「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对别人的付出,如果没有什么动机企图的话,那么应该是心甘情愿的事,因此不该寄望相对的报答 。若对方有所回报,应以受人恩惠的心态来接受 。
11.稍微对人家慈悲一些,就觉得自己很善良;稍微有一点诚意,就认为善知识指导我们理所当然要倾囊相授,有这样的观念和态度是不对的 。
生活智慧语录—三海涛辑
1.无论出家人或在家人,受人供养都应该要生起感恩心、精进心和惭愧心,而非就得到供养的这件事而自喜,甚至生起贪念 。
2.一件善事的完成,往往是背后有很多人在出钱出力 。不论自己走到哪里,都应当感激那些默默行善的人 。
3.即使自己的能力有限、智慧浅薄,然而,行善、助人、修行的脚步却不能停 。有多少力量就作多少事,量力而为,尽其在我就是了!
4.凡夫都活在业里面,活在自己的颠倒梦想里面,其实人的弹性是很大的,不要坚持己见,不要坚持一定要过怎样的生活方式 。随缘,一切都好,都安心;不随缘,看什么都不好 。
5.一个不了解人生真义的人,会以为他的痛苦是因为缺少功名、财富的关系,但其实功名利禄虽然能短暂地带来快乐,却无法真正消除生命中的种种痛苦 。
6.上等人安心于道,中等人安心于事,下等人安心于名利物欲 。
7.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很了不起而趾高气昂,或许正反应了人的卑微与无知 。
8.积极人生,谦虚满分;自我愈大,不安愈多 。
9.该放弃而不放弃是执着;该提起而不提起是逃避 。真正的修行人应具备的心态、真正健康的人生态度,是不执着也不逃避 。
10.在生活中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职场生活、每一份责任与义务、与家人的共处等任何时刻,都能平心静气,有着喜悦宁静之心念 。
11.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修」正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原本略具的善根更加地提升 。
12.不管什么法门,只要你修了以后,感觉自己愈来愈快乐,性格愈来愈稳重,心念愈来愈集中,以及愈来愈安详自在,愈来愈理性、客观,愈来愈有爱心、同情心,生活也得到了改善,那这个法门对你而言就是正确、有效的真理 。
生活智慧语录—四海涛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