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有什么习俗,清明节节的习俗是什么?( 二 )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 , 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 。绵山山高路险 , 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 , 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 。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 , 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 , 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 。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 , 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
历史沿革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 。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 。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 , 要禁止生火 。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 。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 。上古时候 , 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 , 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 。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 。战国时期 , 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 。据《汉书》记载 , 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 。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 , 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 , 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诗人们的作品 , 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 , 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 。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这不仅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