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生命》教学反思( 三 )


精读课文,情感升华 。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要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去感悟:
“犹豫”是因为男孩认为抽血就是抽掉自己的生命 。
“点头”是因为小男孩已有了为亲人献出生命的决心 。
“微笑”是想给妹妹最大的安慰 。
“颤抖”是他认为他就要死了 。
“转圈”是因为得知了输血不会死,他又可以和妹妹“各活50年了” 。
理解“震撼”一词的意识,体会医生的内心活动 。
体会“一瞬间、一眨眼、一刹那”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从“一瞬间”感受小男孩决心为妹妹献出生命的迅速;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两个句子表达方式的不同,表达的感情就不一样 。
分角色朗读更能真实体验当时的情景,理解小男孩的做法 。找出小男孩的语言,小组内分角色练读,要求:读出男孩当时的心情,读出医生充满爱心的语气 。读的方法一定要指导 。虽然我们不提倡讲朗读的理论知识,但基本的朗读技巧要教给学生,如把自己当男孩读,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后读 。教师可以扮演医生,一好学生扮演小男孩展示读,然后让小组上台展示 。
最后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进行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储备 。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的形式一定要多样 。初读、精读、全文读、重点段落读、自由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百读不厌 。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


《平分生命》这一课讲的是一个感人的亲情故事,讲述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贝贝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他又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时,在认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的情况下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
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贝贝的动作、神情、语言的句子,从重点词句中让学生去感受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去体会贝贝的勇敢和对妹妹的无私的爱 。这种爱要从字里行间去品位,于是我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让学生进入情境,从而读出感情,读出体验 。贝贝的这份爱是沉重的,我的心情也是沉重的,这堂课下来,我觉得遗憾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够 。一堂课是否精彩,并不是看老师的教案设计得有多精彩,老师表演得有多精彩,而是看学生的表现是否精彩 。而我因为怕时间不够,在很多问题上,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说话的时间,比如“贝贝开始开始有些犹豫”,他为什么犹豫?他在犹豫什么?“抽血前,他静静的不发出一点儿声响 。”他静静的可能在想什么?“抽血后,他一动不动 。”他又可能在想什么?这些问题,我都只是蜻蜓点水,学生说了一两个答案,便又进行下一个环节了 。其实这里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如果给足时间,相信他们的答案会是精彩的,感受也会更深,贝贝的形象也会更鲜明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的话显得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