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范文有没有?( 十 )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5个新词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体会科利亚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特点,感悟“时间在变,人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
4.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 。
重点难点:感悟“时间在变,人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的道理 。
【设计理念】
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机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训练、探究、对话为基本元素设计教学,构建自主、合作、开放的课堂,体现“以疑促读,读中探究,自主感悟”的教学特色 。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带些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或成长记录册 。
【教学过程】
两课时整体设计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启动阅读
1.由课文《矛和盾的集合》引出本文课题:科利亚的木匣 。随机学“匣”字 。
2.引导据题质疑:科利亚的木匣有什么特别之处?科利亚的木匣里装了什么?围绕科利亚的木匣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通读感知,了解内容
本环节,主要通过个人自读、指名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熟,为进一步学习和体会课文奠定基础,随文认学生字“锯”“阶” 。
初步交流读题目时提出来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交流后归纳板书:埋木匣——挖木匣——明道理 。叶老说,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的,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这也正是课标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再加上本篇课文的特点适合学生自读自悟,因此下一环节设计为——
三、自主质疑,初步探究
让学生读读文中两个“泡泡”,明白:一个是说读懂了什么,一个是提出了问题 。
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以“吐泡泡”的形式记录下来 。
设计“吐泡泡”的学习形式,目的是落实课标对第二学段提出来的默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能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这样的学习形式,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 。
交流反馈学生所吐的“泡泡”: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预计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
课文中说的“战争”是什么战争?“法西斯”是什么?科利亚的妈妈挖出了木匣,为什么科利亚挖不到?科利亚说“这里面一定有原因”,是什么原因呢?课文结尾说“周围的一切,不都在起变化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各种各样、五花八门,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和经验,临场作出巧妙处理,或直接回答,或以问引读,或反问学生,或暂时存疑 。在交流反馈中,对提问角度新,思维有深度的同学要特别予以肯定和激励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