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怎么写?(20)


二、“整合”能有效突破知识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海底世界》一文的重难点是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三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阶段,对这些概括性强的知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就以突破这些教学难点为内容,把学生带入神秘的海底,亲耳听听奇妙的声音,亲眼看看丰富的物产,从而有效地突破难点 。
1、化虚为实,启发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 。
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学生对海面上“波涛汹涌”,海底却依然“宁静”不太理解,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汹涌”一词,而且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黑暗的海底却有亮光这一奇异的景象,而后,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以加深理解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通过课件中动物声音的播放,把课文中一行行独立的词句形象地连贯起来,生动再现,再通过朗读去体会“窃窃私语”一词,边读边体会语言的生动 。
2、化静为动,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 。
学生对第四自然段中举例描写的几种动物: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的样子、特点和活动方式都不是很熟悉,于是,我借助课件演示了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使它们栩栩如生,趣味盎然 。这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当然,这一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调控能力欠缺,评价方式单一,缺乏语言文字的训练等,我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努力,在课程整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怎么写?


设计意图:
《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 。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只是通过课本上的点滴动植物,而想形成广而深的海底世界是有难度的,因此必须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研究”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广博的海底世界 。为此,我从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着眼,在第一课时中,让学生对海底世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对课文中描写的海底景色作简单的介绍 。所以,第一课时主要担负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 。在接下来的第二课时以及课外,我还要组织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广泛收集关于海洋探秘的资料,进而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海参”的“参”),学会其中的17个 。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摘抄写得好的句子 。
3.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