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酵解供能系统的特点,分析比较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的特点( 四 )


总之 , 短时间激烈运动(10秒以内)基本上依赖ATP、CP储备供能;长时间低、中强度运动时,以糖和脂肪酸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而运动时间在10秒―10分内执行全力运动时,所有的能源储备都被动用 , 只是动用的燃料随时间变化而异:运动开始时,ATP、CP被动用 , 然后糖酵解供能,最后糖原、脂肪酸、蛋白质有氧代谢也参与供能 。运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骨骼肌等组织细胞内有氧代谢速率仍高于安静时水平,它产生的能量用于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的恢复 , 如磷酸原、糖原等 。
不同强度运动时磷酸原储量的变化:(1)极量运动至力竭时,CP储量接近耗尽,达安静值的3%以下 , 而ATP储量不会低于安静值的60% 。(2)当以75%最大摄氧量强度持续运动时达到疲劳时 , CP储量可降到安静值的20%左右,ATP储量则略低于安静值 。(3)当以低于60%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CP储量几乎不下降 。这时,ATP合成途径主要靠糖、脂肪的有氧代谢提供 。
运动训练对磷酸原系统的影响:(1)运动训练可以明显提高ATP酶的活性;(2)速度训练可以提高肌酸激酶的活性,从而提高ATP的转换速率和肌肉最大功率输出,有利于运动员提高速度素质和恢复期CP的重新合成;(3)运动训练使骨骼肌CP储量明显增多,从而提高磷酸原供能时间;(4)运动训练对骨骼肌内
运动时ATP补充的过程
肌肉工作时营养的供应直接影响到肌肉力量的发挥 。最大力量的增长、速度力量的提高、力量耐力的持久将取决于ATP–CP供能系统 , 糖酵解供能系统,有氧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 , 即无氧非乳酸性供能,无氧乳酸性供能,有氧供能 。
根据运动生物化学理论可知,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 。无论CP、糖的无氧、糖的有氧及脂肪的有氧供能都必须以ATP的形式供肌肉收缩 。当人体激烈活动时,肌肉中的ATP首先能起发动作用,促使CP同步分解再合成ATP供能,与此同时磷酸立即参与糖的无氧快酵解产生ATP以补充肌肉中的ATP的浓度 。当ATP–CP系统供能接近生理允许的极限消耗时间(5.66秒~5.932秒)时,开始启用无氧糖酵解提供的ATP与ATP–CP系统消耗的能力共同供能,直至糖的无氧酵解供能占优势,但此时运动强度下降 。
极限运动8秒钟后,开始糖的有氧慢酵解生成丙酮酸进入三羧循环氧化生成ATP补充肌肉中ATP浓度 。当运动30秒左右时,由于糖的无氧酵解被抑制,迫使运动强度降低(即每秒每公斤肌肉消耗的ATP数量减少),乳酸作为有氧供能的衔接能源供能 。随运动时间的延长,糖的有氧及脂肪的有氧供能维持肌肉长时间的活动 。
对发展力量素质来说,无氧非乳酸性供能最为重要 。因为力量增长在较短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完成技术动作效果最佳 。进行力量练习时,还应注意动员白肌纤维参加工作,因为白肌纤维中CP含量较高 。由于进行力量练习时肌肉活动的强度很大 , 工作时间很短,又常伴有憋气,特别是静力练习时肌肉持续紧张,血管被挤压 , 血液流动不畅通,往往造成缺氧 。在这种情况下,肌肉收缩的能量供应,主要依靠能源物质的无氧分解,其表现特征是磷酸肌酸大量消耗,肌糖元生成乳酸,血液中乳酸也升高,因此,若发展力量素质,必须提高肌肉的无氧代谢能力 。人体运动时 , 当ATP分解放能后需要及时补充,补充的途径有三条: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