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谁说的,国哲学家谢林将建筑作为“凝固的音乐”进行了怎样细致的阐释?( 三 )


所以,那些高低起伏的建筑群有那样和谐、协调,是因为它们富有美的“旋律”,体观了建筑美的特有法则 。那些宏伟壮丽的交响乐那样匀称完整,是因为它们具有严谨的结构,体现了音乐美的特有法则 。
三、结构上的把握
音乐中的形式结构,如曲式中最小的结构――起、承、转、合(欧洲传统音乐中叫陈述、巩固、发展、终结)四句方块的乐段 , 其结构和北京典型的四合院结构形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作为大型乐曲交响曲的四乐章,也可以说是起―承―转―合的一种扩展 。
音乐的美,也包括音乐结构的美 。但是,音乐的结构受限于作品的题材内容 , 并服务于它 。结构在主题的重复、变奏、展开、派生、对比、再现等过程中,有时强调变化 , 有时强调统一 , 完全以内容需要为依据 。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再现部中,作者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就省掉了呈示部中曾出现过的“同窗共读”的副部 。
四、创作上的沟通
作曲家在创作乐曲时,的确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受到建筑艺术的或多或少的影响 。如:贝多芬在创作《英雄交响曲》时,就曾受到巴黎某些建筑群的启示 。舒曼在《第三交响曲》中就曾想表现科隆大教堂外观的壮丽与雄伟 。
至于建筑设计中讲究主题与形象(造型)、统一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重复与变化、性格均风格、色彩与色调等等建筑艺术法则,这与音乐创作艺术法则二者在美学信息方面,更是息息相通 。建筑工程设计者如果能更多地了解一点音乐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与修养,定会在建筑创作设计中获得更大更多的自由,得到更为有益的启迪和奇妙的灵感 。
德国的大诗人歌德说他在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罗马大教堂前广场的廊柱内散步时,深切地感到了音乐的旋律;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从颐和园的长廊内发现了和谐的节奏 。站在景山顶上俯视北京故宫建筑群时,沿着中轴线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中交响乐的主题旋律和对位法
意大利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阿尔贝蒂在论述美的本质时,谈到数的美与和谐 , 他认为音乐的和谐是由数造成的 , 这些数与构成建筑美的数是相同的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认为音乐优于建筑学,因此给予建筑学一个与音乐的比率同样确切的和谐比率是建筑师的追求目标 。而中国建筑理论家和建筑师、现代中国建筑的奠基人梁思成先生则认为,建筑的节奏、韵律、构成形式和感受等方面都与音乐有相似之处 。
他曾经指出:“差不多所有的建筑物,无论在水平方向上或垂直方向上,都有它的节奏和韵律 。我们若是把它分析分析,就可以看到建筑的节奏、韵律有时候和音乐很相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