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北境内战国时期的古遗址有,战国最大都城燕下都遗址是怎样的?( 三 )


保留比较好的一段在包头至石拐公路10公里处 。大约在赵武灵王二十至二十六年(公元前306-前300年)修筑 。站在土筑长城之上眺望,可隐约看到这段从大庙起,东向边墙壕村,西向昆都仑区的古迹 。檀台 , 也称邢台,在今邢台市内 , 战国时期,赵成侯二十年(公元前355年)“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裴S《集解》云:“徐广曰‘襄国县有檀台’” 。司马贞《索隐》云:“刘氏云‘荣椽盖地名,其中有一高处,可以为台’ 。非也 。按荣椽是良材 , 可为椽斫饰有光荣,所以魏献之,故赵因用之以为檀台 。
”赵成侯把魏国进献之木,扩修为檀台,“檀台”是一种台阁式的华丽建筑 。其巍峨高峻,气魄宏伟 , 每登台远眺,旭日东升 , 晨曦茫茫,日出自天涯海角;夕阳西坠,太行山群峰争辉,惟檀台高峻 , 阳光灿灿,气势甚为壮观 。这种豪迈景象,激发了赵成侯称雄立业的壮志 , 为表示其言必信、行必果的决心和信心 。赵武灵王时曾多次在檀台信宫大会天下诸侯 , 并于此发布胡服骑射的重大国策 。
宋代时 , 以邢州龙岗县有檀台之故,将龙冈县改名为邢台县,此系今邢台县名之由来 。檀台(古邢台)建于公元前355年 , 比邯郸丛台(建于公元前187年)早168年,历史上邢台县檀台与邯郸县丛台齐名,他们共同见证了赵国的辉煌 。檀台碑原在顺德府署大堂西东仓巷旁边,即现在的顺德路,原有“古邢台”碑刻遗迹 。后来由于顺德路拓宽 , “古邢台”遗址被平 。檀台烟雨”隋唐时即成胜景,明清时是顺德府十二景之一 。沙丘宫平台遗址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大平台村南,是一个长一百五十米 , 宽七十米的沙丘 。广宗县境内地势平衍,土壤概系沙质,到处堆积成丘 , 故古名沙丘 。沙丘宫也得名于此 。据史书记载,这片看似不起眼的土地,就是著名的“困龙之地”,威武不可一世的皇帝在此纷纷落马 , 不甘心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秦汉以来 , 此地成为一方名胜 。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不少了诗文--“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名从此休”;
战国时期,沙丘为赵国属地,赵王又在这里设离官 。公元前二九八年 , 雄才大略、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传位于少子赵惠文王,自号为主父 。此后,赵主父,闲居信宫(今邢台)和沙丘宫(今邢台广宗) 。他的长子公子章与惠文王争夺王位,兴兵作乱,兵败,逃到赵主父所住的沙丘宫 。惠文王派公子成和李兑率兵包围沙丘宫,杀死公子章 , 并将赵武灵王饿死在沙丘宫 。笋况郭开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