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方陪嫁一定要送家具吗,结婚女方必须买的东西,结婚时女方需要买些什么东西陪嫁呢?( 五 )


上世纪70年代情况有所好转,尽管一些紧俏商品仍凭票供应,但已开始进入寻常百姓之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嫁妆的传统风气又开始抬头 。“奁目”是一个时代生活水准的最直接的表征 。当时有“三转一响三十六只脚”的说法,结婚成家要准备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即所谓“三转一响”,还要准备双人床、衣柜、衣橱、床头柜、梳妆台、写字台、方桌及四把椅子 , 这些家具总共有36条腿,即所谓“三十六只脚” 。
即便是在北京郊区农村,嫁妆也讲究有“八条腿”,这指的是大衣柜和五斗橱这两件大家具 。此外,还有电视机、冰箱、自行车、大座钟、手表、电扇、餐具、花瓶、瓷茶具、桌布、玻璃杯、化妆品、成箱的衣服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 , 男方家庭事先给了她一些礼金,使她有可能提前买到这些在农村里显得很阔气的嫁妆 。
民俗学者陈勤建先生曾三度参加上海郊区一亲友嫁女 。1979年嫁女,农村经济刚好恢复,嫁女花费一千五百元;计有自行车、缝纫机、六条棉被和其它床上用品 。1981年二女儿出嫁,花费三四千元,到1984年三女儿出嫁,大衣橱、五斗橱、沙发、自行车、电扇、洗衣机、电视机,应有尽有,外加十条彩被,二条鸭绒被及其它床上用品 。
嫁妆摆堂,整整放了两屋子 。据说因电视机是黑白的,还特地在嫁女箱柜中放上数量可观的压箱钱 。此事在当地热闹了几天,纪录很快被打破了 。一位卖葱姜的女儿出嫁 , 专程从市区叫了二辆出租小轿车 , 越过黄浦江 , 在乡镇上兜风,酒席摆了三天三夜,嫁妆光彩被就有二十四条 。要知道,这不是家招女婿 , 男家排场还没有算上 。
浙江、杭州一些地区所有的嫁妆中,一只红漆马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几乎是头等重要的 。马桶叫做“子孙桶”,用马桶作象征物,显然一是因为它与生殖器官常常接近,二是因为这个桶状的.东西与妇人的孕育器官和生产通道相似 。马桶中要放进枣子、花生、桂圆、栗子、荔枝,取“早生贵子”、“五子登科”之意,还有的用五只红鸡蛋放入马桶 , 亦取“五子登科”之意 。送“子孙桶”不但是祝愿男家早日生子 , 而且男家亲友中如有久不生子者,也可以向主人要“子孙桶”中的红蛋和喜果吃 。据说,吃了很快就会有喜 , 就会生男孩 。
许多地方俗规嫁妆不能称“送”,以避“送上门的货不值钱”之忌,故俗谓之“发嫁妆” 。发嫁妆,是展示女家风采的最佳时候 , 故各地都盛行张扬和炫耀 , 流行着“亮嫁妆”的风俗,有些地方说是“摆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