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的种类,桥的种类有哪些?( 五 )


“渠道桥” , 既是引水渠道又作行人用的桥梁 。也即在桥上砌水渠以引水 。如建于金代的山西洪洞县惠远桥 。故今山西民间尚有“水上桥、桥上水”的俚语 。“纤道桥”,一种为便于拉纤而建造的、与河流平行的带状长桥 。多见于浙江境内的运河地区 。有的长达一二公里乃至五六公里,如绍兴阮社有一座“百孔官塘”纤道桥,建于清同治年间,桥长380余米,115个跨,桥面用三块条石拼成,底平接水面 。
“曲桥”,园林中特有的桥式,故也称园林桥 。桥与径、廊均为园林中游人赏景的通道 。“景莫妙于曲”,故园林中桥多做成折角者,如九曲桥,以形成一条来回摆动,左顾右盼的折线 , 达到延长风景线,扩大景观画面的效果 。曲桥一般由石板、栏板构成,石板略高出水面,栏杆低矮 , 造成与水面似分非分、空间似隔非隔 , 尤有含蓄无尽之意 。
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 。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基础三部分组成 。上部结构包括桥身和桥面;下部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基础有明挖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沉箱基础、管柱基础和承台等构成 。
问题三:桥的种类有哪些?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种基本类型 。梁桥 。又称平桥、跨空梁桥,是以桥墩做水平距离承托,然后架梁并平铺桥面的桥 。这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桥,在历史上也较其它桥形出现为早 。它有木、石或木石混合等形式 。先秦时梁桥都是用木柱做桥墩,但这种木柱木梁结构 , 很早就显出其弱点,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因此,取而代之的是石柱木梁桥 , 如秦汉时建成的多跨长桥:渭桥、灞桥等 。约在汉代时桩基技术发明 , 于是出现了石桥墩,标志着木石组合的桥梁能够越跨较宽大的河道能经受住汹涌洪浪的冲击 。但由于石墩上的木梁不耐风雨侵蚀,于是便在桥上建起了桥屋,保护桥身,此桥型(廊桥)后多见于南方,但最早都见于黄河流域 。中小型的石梁或石板桥,构造方便 , 材料耐久,维修省力,是民间最为喜用的一种桥形,尤其是南宋后,在福建泉州地区十分盛行 , 创造了许多长大的石梁桥 。梁桥若中间无桥墩者,称单跨梁桥;若水中有一桥墩,使桥身形成两孔者,便称双跨梁桥;若两墩以上者 , 便称多跨梁桥 。浮桥 。又称舟桥、浮航、浮桁,因其架设便易 , 常用于军事目的,故也称“战桥”–一种用于数十百艘木船(也有用木筏或竹筏连横于水上的)连锁起来并列于水面,船上铺木板供人马往来通行的桥 。若按严格意义上的桥:是以跨空和有柱墩为标志的话,那它还不是十足意义上的桥 。浮桥主要建于河面过宽及河水过深或涨落起伏大,非一般木石柱梁桥所能济事的地方 。浮桥两岸多设柱桩或铁牛、铁山、石铩⑹狮等以系缆 。隋大业元年在洛阳洛水上建成的天津桥,是第一次用铁链连接船只的浮桥 。浮桥目前在我国南方如江西、浙江、广西等地方仍常见用 。浮桥的优点:一是施工快速,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军围攻武昌,只用一夜时间就建成两座横跨长江的浮桥 。二是造价低廉,明代邹守益在《修凤林浮桥记》中,曾对石桥与浮桥做过比较:“若用石梁桥 , 要费千金,而用浮桥,则费五百金便可,可根据需要而定 。”三是开合随意 , 拆除和架设都很方便 。缺点是载重量小,随波上下动荡不定,且抵御洪水能力弱,常需及时拆撤,并要人照看,管理繁琐,舟船、桥板与系船的缆绳要经常修葺和更换,维护费用昂贵 。因此,很多浮桥的最后归宿,都向木梁桥、石梁桥或石拱桥发展 。索桥 。也称吊桥、绳桥、悬索桥等,是用竹索或藤索、铁索等为骨干相拼悬吊起的大桥 。多建于水流急不易做桥墩的陡岸险谷,主要见于西南地区 。其做法是在两岸建屋,屋内各设系绳的立柱和绞绳的转柱 , 然后以粗绳索若干根平铺系紧,再在绳索上横铺木板,有的在两侧还加一至两根绳索作为扶栏 。始见于秦汉,如秦李冰曾在四川益州(今成都)城西南建成的一座笮桥 , 又名夷里桥,便是座竹索桥 。现存著名的有建于明清时的泸定铁索桥、灌县竹索桥等 。过索桥感觉非常惊险,正如古人形容过索桥的那样:“人悬半空,度彼决壑,顷刻不戒,陨无底谷 。”唐代和尚智猛称:“窥不见底,影战影栗 。”其实真正渡之还是安全的 , 正如《徐霞客游纪》对贵州盘江桥评价的那样:“望之飘然,践之则屹然不动 。” 拱桥 。在我国桥梁史上出现较晚,但拱桥结构一经采用,便迅猛发展,成为古桥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桥型,即使在今天 , 它也仍有继续发展的广阔前景 。拱桥有石拱、砖拱和木拱之分,其中砖拱桥极少见,只在庙宇或园林里偶见使用 。一般常见的是石拱桥,它又有单拱、双拱、多拱之分,拱的多少视河的宽度来定 。一般正中的拱要特别高大,两边的拱要略小 。依拱的形状 , 又有五边、半圆、尖拱、坦拱等之分 。桥面一般铺石板,桥边做石栏杆 。拱桥的形象最早见于东汉画像砖上 , 是由伸臂木石梁桥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墓拱、水管等形状影响而产生的 。文献记载见于南北朝时的《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