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航天员要在太空做实验,一问到底丨我们为何要到太空上去做实验?( 二 )


中国空间站还将进行哪些重要实验?
今天(23日)航天员们所做的只是一些科普级别的简单实验,而我们的中国空间站是一个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的实验平台 。未来还有哪些重要实验将在我们的空间站内开展呢?
总台央视采访人员 李宁 :这张表格就是联合国/中国围绕中国空间站应用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批入选项目清单,总共是有17个国家的23个机构入?。?入选的项目包括空间天文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应用新技术、地球科学等等前沿的科学技术研究 。
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参与的项目“中国空间站上的伽马暴偏振探测仪”,就是入选空间站科学实验的首批项目之一,它主要用于研究引力波爆发时产生的伽马射线暴,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宇宙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双南 :我们合作团队的欧洲的那些科学家和我们一起向联合国外太空署提出了申请,经过科学家的评审之后,同意放到我们国家的空间站上面 。
目前正在研制的过程当中,预计将于2024年或者2025年发射,安放到我们空间站的暴露平台上面,我们预期将会对于伽马射线暴作出很好理解 。
中国空间站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建造,到那时 , 空间站上可以支持开展更大规模的多学科空间科学研究、技术验证和空间应用,进一步发挥空间站“国家级太空实验室”的引领作用 。
空间站实验成果将被运用到哪些领域?
越来越多的科学实验将在空间站开展,那么这些实验成果又有望被应用到哪些领域呢?
航天员在授课过程中为我们介绍了无容器材料实验柜,这个被称作“太上老君炼丹炉”的实验柜,对新型材料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
航天 科技 集团一院总体部火箭总体设计师 张博戎 :通过微重力环境下对材料的研究,后续我们就能制造出来更加轻质或者说同等质量下强度更高的材料 , 把它应用于运载火箭的生产制造上 。
张博戎介绍,有些火箭为了满足航天器目标轨道的需求,需要在太空中关机并滑行一段时间后二次点火,但在滑行期间推进剂在火箭内部的运动形态将和地面完全不同 。液桥实验反映出的微重力环境下对流体力学的研究,也同样有助于提升火箭的可靠性和运载能力 。
除了航天之外,空间站在流体力学、新材料等领域取得的实验成果,还可以推动 汽车 、高铁、飞机、船舶等的发展进步 。
中国船舶七二所首席专家 赵峰 :以船舶流体力学应用需求为例 , 揭示近船体的边界层流体机理,一直是制约船舶阻力大幅降低、减振降噪 , 改善船舶舒适性的卡脖子难题 。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开展研究,将有利于该问题的突破 , 像这样的应用需求还会有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