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是哪三宝,三宝指的是哪三宝( 五 )


能获佑加持
因众生于生死中 , 常遭遇许多苦难 , 不能自拔,就像被狂暴的怨贼所侵害,无法逃脱而心生恐惧,现在皈依三宝,依怙三宝功德的护佑加持,使苦难怨贼舍怨心顺 , 不复作出损害诸事,而令众生吉祥安乐 。
能除邪见恶念
众生不能解脱的原因 , 是由邪见恶念不除 , 不断的造出新业,如贫苦的人又不勤奋营生,致贫上加贫,潦倒一生,而三宝是蔽衣内的明珠,适时解除危厄,令众生欢喜踊跃,重新振作,于是翻邪归正 , 断恶修善,达成转迷成悟的道果 。
能消减我执习气
无始以来,一切众生因一念无明不觉 , 执取身心为我,复由此我执的起念造作,累积无量无数的习气,形成了六道轮转的势能,今由皈依三宝,而将此我执消溶,习气减除,使得身心清净,觉性显发 。
编辑本段皈依三宝
概述
所谓‘进入佛门,应先皈依三宝 。’如前所述,三宝既是佛法的总纲,所以凡是修学佛法,应先皈依三 佛教三宝
宝 。这就好比学生要到某个学校读书之前,必须先辨理入学手续一样 。从佛教的立场,皈依三宝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自称佛教徒,或已开始修学佛法,却不愿皈依三宝,就像是有了人身 , 却不承认此身由父母所出,可谓十足的大邪见,终将堕入三涂恶道中 。因此进入佛门与皈依三宝,是密不可分的 。而皈依三宝,则必须心诚意正,坚信自身亦可成佛 , 然后发大誓愿,精进修行 , 如此才能与三宝的精神相应 。
心态
从三宝的内涵及其威德来看,可知皈依三宝并非只是形式上的皈依,而是从彻底的仰信出发,并深切体会三宝确为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 能令众生出离生死,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故在心态上,必须做到心诚意正,相信自身具弧佛性,亦可成佛 。因此皈依时的至诚恳切,把自己的身心归向三宝、融入三宝,是十分重要的 。是故由信心生爱敬,由爱敬而皈依,“信解观察,供养皈依”,是上求无上佛道,最初一念照破无明痴暗的觉性作用 。这个觉性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佛性 。那么,由相信、认识自心佛性 , 到修行成佛的思惟,应当是如何呢?在《观无量寿经》上有提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 , 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
问题七:佛家说的三宝是什么意思佛家三宝是指佛、法、僧,也就是觉、正、净 。三宝真正的意思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人皈依三宝,他是不是真的皈依?没有皈依,做那一个仪式,那个仪式是空的、是假的,是形式没有实质 。为什么?他不明三宝、不解三宝,所以他也不得三宝 。受过戒的人都晓得戒有戒体,他戒体得不到,三皈也是戒,同样一个道理,他得不到戒体 。戒体是什么?是自性 。三宝,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好,佛宝是自性觉,法宝是自性正,僧宝是自性净,我们受持三皈的时候,有没有得到自性的觉、正、净,如果你在受持三皈的时候得到了 , 那你是真的三皈,经上讲皈依是讲这个,不是讲形式 。皈是回头,从哪里回头?从过去迷、邪、染回头 。依什么?依自性觉、正、净 , 这真皈依 , 这一念回归了,这是真佛弟子 。如果没有舍迷邪染,不依觉正净,那这个皈依是冒名的,说得好听一点,天台家所讲的六即里头「名字皈依」 。名字皈依是什么?有名无实 , 一点作用都不起,有名无实 。真正得用处的时候,你最低限度要「观行皈依」,如果我们修行不能契入观行位,只在名字位上,那就落空了 。名字位上说老实话,很容易造罪业,很容易堕三途;入观行 , 大致上观行功夫得力,可以得到人天福报,不会堕落三途 。如果入「相似位」,那你有成就,你在菩萨道上就修行证果了 。相似位是什么果位?要以《华严经》的果位来说,相似即就是十信位的菩萨,你转凡成圣了 。「分证」的三皈,那就是圆教初住以上 。皈依的功德不可思议 , 是你要真皈真依,佛在经上讲你真正皈依,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 , 这当然的事 。他为什么保护你?尊敬你、佩服你、仰慕你,不是哪个人派他来保护 , 自动 , 自动来保护你 。这才叫三宝 。自性觉、正、净才是三宝,这是佛家修行证果的总原则、总纲领 , 一入佛门第一堂课,就把修行证果的总纲领传授给你 , 这叫做传授三皈,让你这一生生生世世,向着这个方向、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迈进 , 你就能成菩萨、成佛 。佛法的教学实实在在是美满到极处,真实的圆满,一开端就把这条路指清楚、指明白 。可是现在我们常常看到,皈依是皈依某一个法师,这完了 。「皈依某个法师」这个流弊,由来已久,我们从q益大师的著作里面看到;q益大师是明末清初的人,他在当时就指出皈依的误会错误 。由此可知 , 在那个时代 , 距离我们五百年,五百年前就是「皈依某个法师」 , 不是皈依三宝;这是我的师父 , 那个不是我的师父,破和合僧 。僧团是和合一家人 , 他这些皈依弟子在里头有分别、有执着,这是我的师父,这是我师父道场我要拥护,那个不是的我要排斥,就破和合僧 。破和合僧大家知道,造无间地狱的罪业,换句话说,你不皈依还不造这个罪业,皈依之后造这个罪业,最后归到哪里去?归到阿鼻地狱去 , 这糟糕不糟糕!大错特错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误?一念迷情,一念自私,铸成大错 。这种错误的面逐渐逐渐扩大,使一般人对于皈依真正的意思迷失掉,不但影响的面扩大,影响的时间久了,代代相传,我们都以为这是正确的,谁能发现这是错误的?我们要是不读《六祖坛经》,要是不读q益大师这些著作,我们怎么会知道?《坛经》里面给我们启示,六祖传授皈依 , 他居然不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 他不是这个解释,他说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 。我早年读这个经的时候,这个给我很大的启示,他为什么这么说法?他是唐朝时候的人,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三百多年,想必在那个时代,大家对于三宝就已经迷了,迷在佛法僧里面,不知道佛法僧表法真正的意思,所以他才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然后又说「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他这个说法 。他之所以这样说法,对那个时代的人 , 必定是那个时代人已经对于佛法僧真正的意义迷失了,所以能大师传授三皈 , 他有他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