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互鉴的意义,文明之间为什么需要交流互鉴( 二 )


人的生命活动的丰富性、开放性,决定了文明交流的无限可能性 。两种异质文明既可以和谐相处,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或生活方式 。一个民族如 果缺失了兼容创新的动力,那么它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饽”,只有在真切的对话与交流中,才能携手应对共同的未来!
文明交流要做到三点:一是要达成敬意 。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尊重一个民族关于自己梦想的现实选择 。例如,欧洲梦是在对二战的深刻反思中,转向融入各种彼此依赖关系的一体化进程中来的 , 它以康德的人权思想和永久和平理论为精神源头 。美国梦当初是欧洲人远赴新大陆追求独立、自由的一种信念,它以洛克关于保护私有财产才是保护个人自由权利的第一基础为思想源头 。而中国梦则是对中国近代以来屈辱历史的回应,它有着沉淀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心理基础 。所以,要包容梦想的差异性,憧憬“和而不同”的世界图景;拒斥梦想的同一性,反对“同而不和”的世界噩梦 。二是要传递善意 。每个民族的梦想都是现实的 , 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来支撑,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向世界传达和平发展的理念?当然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宣扬的政治主张上 。古人云“听其言而观其行”,历史是一个民族过往行为的“记录” , 文化是一个民族过往行为的“反思”,它具有一以贯之的精神品格 , 因而更有说服人心的力量 。三是要带着诚意 。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支撑这一事业,并维系这一事业成败的文化精神,这被德国思想家韦伯称为“社会精神气质” 。他认为基督教新教伦理作为欧洲文明内部交流的产儿,转化出了资本主义的世俗精神,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印度和中国这样的东方国家之所以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 , 是因为它们神秘主义的文化气质与资本主义理性主义的文化气质是相悖的 。如果沿着韦伯的思路,那么社会主义精神作为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反思和超越,它本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却在中国获得了丰富、生动的实践,这又是文明交流的活生生的结果!它显示了中国文化中追求“和合”“大同”的精神气质 。所以 , 文明交流的最大诚意体现为一种求同存异的胸怀 。
着眼于共同未来的应对 。生态系统的破坏问题、气候环境的异常问题、生物技术的风险问题、数据时代的伦理问题等等,所有这些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都需要打破地域与民族的局限性进行深度合作,在文明层面相互启发与借鉴 。因为任何全球性问题的产生都有其文明的根源,而其最终解决也必须诉诸文明的突破 。如西方学者对生态问题的求解 , 就上升到了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特别是对工具理性主义的反思 。然而,“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除了对自身文明固有的傲慢和偏见,人们又天然地对已有的文明有着“路径依赖” , 这注定了此类问题在同一文明内部是无法解决的 。所以,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在文明交流中知己知彼,扬彼之所长补己之所短,才有可能形成应对未来的新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