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读后感( 二 )


几十年前,我们面对的是民生凋敝,任人欺压的中国,而如今,我们逐步走向繁荣昌盛 。这是一个大时代的派对年,一个大中国的狂欢夜,但是,信仰和希望不可丢弃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里有一句话说得好,“至少你要在大时代中做个坚强的小人物,在狂欢夜中做个自由的舞者!”那一支憧憬光明的歌应该唱在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个体的心中,照亮前路和梦想 。
《囚绿记》讲述的是作者在北平,找到的一间房后,想把圆窗外的常春藤“占为己有” 。但结果,他却改变了自己的自私,让绿恢复了自由的事情 。
绿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绿的这一切特性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获得了,精神上的激励 。所以,他深深地爱着绿 。因为爱绿心切,所以“囚绿”,这体现了作者对绿的“自私之爱” 。绿被禁锢之后,它的尖端,总朝着原来的方向 。固执,具有追求光明的性格,永不屈服于黑暗,这使作者的心灵受到触到,所以最后才会“珍重地开释”、“祝福”,从中也体现出了作者对绿的“敬重之爱”!
一片绿叶,一枝常春藤,其实就是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是我的绿友,是阳光的孩子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当作者第一次遇到鲜艳的绿色时,他的心里充满了一种喜悦 。作者的脑海里因此便出现了“囚绿”的念头 。可是,他的这个决定却是错误的,虽然常春藤能够在房间里舒展着柔软的枝条 。作者能够细细地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这其实的确是一种享受 。可是,当常春藤在房间里渐渐伸长的时候,你可曾有没有想过,它不能像这阳光伸张的不快 。
不过,当作者发现它慢慢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变成细瘦,变成娇弱的样子时,作者变为自己的过失感到难过 。于是,作者便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他也恼怒常春藤的固执、无亲热 。
当他下定决心放走“绿”的时候,它的心中产生了一丝丝的祝福之情,它也怀着美好的心情,寄托了美好的祝愿!
作者离开北平一年后,它的心,却依然怀念着他的圆窗和绿友 。并且,它还期望着如果有机会的话,能够与它们在见一次面 。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囚绿记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

《囚绿记》读后感


在我生命中,令我觉得有顽强的生命力,带给人希望,安慰的绿色植物是常春藤 。
以前我并不知道“常春藤”这植物的存在,我也不知道这植物到底是怎样的,直到我读了现代散文家陆薏写的一片散文《囚绿记》以后我才知道了“常春藤”的存在 。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深深的感觉到了这样一个道理;在人类世界上没有绿色是不行的,如果人类世界上没有绿色,哪么这世界上会变成什么样呢?我觉得会变成一片灰色没有一点色彩,生活没有一点儿意义就像色盲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