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怎么写?( 三 )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 。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
《论语》与孔子,传颂千秋万代……

论语读书笔记怎么写?


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朋友,那么朋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可视为开放与包容,“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 。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朋友 。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朋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很多场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 。勉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出发,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 。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朋友,越外围的朋友,工具性越重 。
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方便,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 。不过,也会有极端情况,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朋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 。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客观的现实生活常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关系,而认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
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情况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交上述两种朋友 。有的朋友相伴一生,有的朋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朋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 。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朋友,最难忘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出现的,又不能永远在一起的朋友 。这虽然是人生憾事,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联系 。因为情感的相投、价值的认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机缘下才产生 。执着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会使刹那的美感烟消云散 。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和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种和谐,该散就散,回忆有时更加美好 。
所以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子罕)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欣赏他人异于己的地方,那和他们交朋友也不是件困难的事 。这一点与认同感并不矛盾 。接受甚至欣赏异己,便意味着从反面认同了对方的“异”,从“异”中求得了“同”,达到“和合”的境界 。这或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