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使得“山斋”成了前三句秋山云水图的中心,但“山斋”之“小”又为后文的继续展开留下了余地 。其一 。将鲁卿的“山斋”放到了巨大的秋山云水背景中;其二,“山斋”之“小”突出了它的幽深,这就使得下文“有谁曾到”的句子显得十分自然了 。
后一部分“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写的其实还是鲁卿斋的幽深,不过换了一个角度,并加了一些意思 。所谓“探梅人”,指的是作家自己 。“梅”不是秋日的物象,但梅的枝劲花清,自古是高士隐者的代表,作家说自己是“探梅人”,就是把鲁卿比作梅—般的高士来赞扬了 。
过溪桥”是一个过程,作家想要探访“山斋”,但还在路上,刚刚踏过小溪上的石板桥 。这样的写法 。从效果上应和了前文“有谁曾到”的疑问,连诚心探访的作家都只是方过溪桥,他人自然是不知有此处了 。
《天净沙》常用来写秋景、抒悲远之情 。这首《天净沙》,则是通过秋景的衬托,写高士鲁卿的隐逸 。一句“探梅人过溪桥”,带着些许禅意 。
创作背景
这很有可能是张可久来到鲁卿的茅舍后,对鲁卿描述的路过溪桥时的所见与所想,而用笔记录下来的 。
《天净沙·鲁卿庵中》原文及翻译如何写?
天净沙·鲁卿庵中
张可久
青苔古林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 。红叶山斋小小 。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
[写作背景]
《天净沙》宛如一幅淡远幽雅的山水画,是对友人鲁卿隐居山中的礼赞,亦是自己一片向往之情的真实流露 。
[注解]
鲁卿:保持者的友人,一位隐居山寺的隐者 。
萧萧:风吹树林木摇动的声音 。此处形容冷清幽静 。
迢迢:高、远貌 。
探梅人:指作者自己 。梅,比喻高士 。
[译文]
满院青苔一株株古树萧萧,苍云片片一江秋水迢迢,满山红叶掩映得山斋小小,有谁曾经找到?探梅人走过溪桥 。
元代散曲家张可久作品 。是对友人鲁卿隐居山中的礼赞,亦是自己一片向往之情的真实流露 。笔墨简淡,风神高远 。
张可久这首《天净沙》,宛如一幅淡远幽雅的山水画,是对友人鲁卿隐居山中的礼赞,亦是自己一片向往之情的真实流露 。这首小令笔墨简淡,风神高远 。上半幅写景即写人,写出了隐者的品格风致 。下半幅写自己来探望隐者,写出立刻深挚的友情 。明朝朱权《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云:“张小山之词,如瑶天笙鹤”,“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吃烟火食气” 。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亦谓小山较乔吉“尤翛然独远” 。凡此皆可于此首小令证之 。究极而论,此首小令造境之高远,乃出自小山对于隐逸之真诚向往 。元代,是政治极为黑暗的时代,借用《周易·坤·文言》的话来讲,正是“天地闭,贤人隐” 。元代隐逸之风,实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传统品节 。欣赏这首小令,宜领会到其艺术之美,亦宜领会到其中所体现的精神之美 。
- 校园法制宣传活动新闻稿怎么写?
- 档案转出介绍信怎么写?
-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预案如何写?
- 质量、工期、文明施工承诺书怎么写?
- 旅行社营销工作计划怎么写?
- 初二开学周记如何写?
- 诚信考试的承诺书格式怎么样?
- 农业银行自我鉴定怎么写?
- 秋季运动会广播稿如何写?
- 没去升旗检讨书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