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有没有?( 四 )


危害如此,痛心也在此 。
反观当下,多少人追名逐利,只为一纸文凭和所谓的标准,争得头破血流,最后也一无所获 。为何不把标准看淡些,正如汪国真所说:“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
这红尘,太污太苦太锦簇;这人情,总浮总疏总麻木 。愿我们所有人都能把标准看淡些,然后去追逐诗意和远方,不留负疚 。

语文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有没有?


有人说,语文即语言与文学 。然而在我心中,“语文”不是如此抽象机械的定义,“语文”两个字于舌尖徘徊,流淌出的是: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何谓语文素养?我也认为不只是简单的断字识文、吟诗作对,更是一场弥补心智、慰藉心灵、洗礼灵魂的盛宴 。
自古以来,无数人醉倒在语文的盛宴之中,在语文美妙的天地里寻索 。我曾经在这里看见先秦的繁星,看见墨子和孔子的坚持;看见汉宫的皓月和艳若桃花的折扇,看见王昭君和李香君的香魂;看见高山流水的音符和琵琶的铮铮回响,看见俞伯牙和琵琶女的愁思……如何拥享这场盛宴,让自己在大快朵颐之时唇齿留香,提升素养,我有自己的回答 。
用好课本,把握课堂,品尝这场盛宴不可或缺的甜点 。
翻开语文书,我们能感悟到鲁迅批判反讽的犀利,柳永细处着笔的用心,苏轼广旷豪壮的视角……一册语文书就是一部“宝典”,你能从单元导读中学会提纲挈领,明白学习方向;你能从作者表达中受到思想启迪,感受到人格魅力;你能从文中积累到优美的词句,学到恰当的技法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是读《红楼梦》,而没接受过课堂有效教学的人只看到王熙凤的刻薄,受过教师点拨的人则能从王熙凤身上读出她刻薄背后掩着的自卑、不安和虚假 。从孔子开私塾到今日之学校,从未忽视课堂 。课堂有效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石,不应遭受质疑 。抛弃课堂而大谈他路,语文素养无异于空中楼阁 。
课堂是语文盛宴的必要部分,但你只能将它视作小巧的甜点 。它能为你带来各种各样的美味,增添你语文学习的乐趣,扎实你语文素养的基础 。但只有课堂是不够的,正如只吃甜点营养不足一样,功夫还要下在课外 。
课外阅读,博览群书,畅享这场盛宴最全面最营养的主菜 。
轻薄的书页翻过,喂大的是一个人的生命格局 。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碎平庸上沉陷 。真正自信的人,总能简单得铿锵有力 。苏轼饱读诗书,更被宋神宗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 。一场乌台诗案把他从九重天的朝廷贬到荒凉的黄州 。他忍受的不只是恶劣的环境、同僚的排挤,还有心灵的拷问 。是什么让他支撑下来?我想应该是他在书海中历练出来的胸怀 。苏东坡能于逆境中留下诸多旷达乐观的诗文,终成文学大家,与他广泛阅读积累的广博学识,和从中汲取儒道佛三家思想精髓而形成超然物外的心境,是密不可分的 。俗语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诸葛孔明居于一隅,却知天下,料事如神,这应该也是他博览群书的自然结果 。在浩浩史书中,他明白了古今更迭的规律,推演出现实的变迁 。在书籍构建的世界中,孔明是一个冷静的智者,静览古今兴亡变迁,闲看世事风云变幻 。于是《出师》一表千古扬名,三分天下功勋卓著 。同样,作为中学生,只有大量课外阅读,方能厚积薄发 。课外大量阅读,能炼出博大的人格胸怀,烹出丰盛的文化大餐 。课堂所学当然有限,广览多读方能弥补课堂不足 。让自己在博览群书中,开阔视野,增加积累,陶冶情操,提高能力 。在我看来,课外阅读才是语文盛宴的主菜 。语文素养的高低差异,与课外阅读质量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 。精选好书,潜心研读,就能烹出满汉全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