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懂比爱更重要经典读后感有感( 三 )


关于工作上的拖延症我也深有同感,作者说是因为心里老是害怕没有准备好,不能急着去做会做不好 。这种暗示是来自于中国式教育小时候就被灌输的一个规则,那就是一定要做到最好,不允许失败 。就像小时候爸妈老是教育我们说,要考一百分才是好孩子,才是优秀的,其他都是不够好的 。这种心理暗示从小被灌输进孩子心里,导致长大后进入社会依旧会有这种心理在作祟,所以导致我们形成一种完美倾向的拖延症,害怕不完美,害怕失败,害怕做的不够好 。但其实呢?我们做事情更应该抓住时间去做,不管到底有没有准备得十全十美,要去动手做才是王道,很多时候事情到底做得好不好或者成不成功,是在做的过程中来慢慢积累经验的,而一直拖着不做,往往后面可能就放弃了,可能时机错过了,可能即便做了也不一定能像预期的那么好 。
所以两种情况综合来看,还是拿自己已有的准备立刻去做更划算 。并且要在内心认识到,并不是什么都要追求完美,什么都一定要成功,要允许自己失败,允许自己不完美,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地去生活 。
经过我自己多年的经验,要摆脱拖延症,除了要认识到作者说的这种心理外,还要从生活上从简 。比如少用电子产品如手机,因为我们被手机控制了,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手机,只要减少手机的使用保证你的时间一下就会多起来,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去做另外的事情 。少买一点化妆品甚至少买一点衣服鞋子,比如以前我化妆桌上是一大堆,不光自己买的,还有老公朋友送的,光是口红就有七八只,每天出门上班都要纠结好久到底用哪只口红,纠结完口红,又要纠结穿哪件衣服哪双鞋子 。现在生了孩子后,化妆品几乎不用了,衣服鞋子也不买了,反倒是发现多出了很多时间 。可能也正是因为有了孩子后才意识到这点,把不重要的东西都可以断舍离 。
总而言之,这本书中写的拖延症,太有共鸣,以前还不太清楚为什么拖延症,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了 。
《原来懂比爱更重要》读后感(四):为什么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1.但亲爱的,那并不是爱情我非常喜欢张韶涵的一首歌《亲爱的那不是爱情》,里面有一句“你说过牵了手就算约定,但亲爱的那并不是爱情”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以为的并不是我以为的,我以为的也未必是真正正确的”,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并不相通,我们也许并不互相懂得 。
所以,才会有那句“你若懂我,该有多好”,相应的,还有一句“我若懂你,该有多好” 。
背后有向往,但更多的是遗憾和无奈 。
为什么“懂”那么重要?张爱玲说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但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慈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他方面——懂了,才能正确地爱,才能收获更好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