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课堂读后感如何写?( 七 )


总之,这本书,不仅是对课堂的叩问,更是对我们教师心灵的叩问,我们要在它的引领与指导下去实践中认真去揣摸、思考、探索,进而无愧于我们的职业,并能更好的为学生创造一片美丽的天空 。

叩问课堂读后感如何写?


《叩问课堂》这本书,我觉得很多话说到了我们一线教师的心里,所以决定:一定好好地读读这本书 。仔细、认真地阅读了《叩问课堂》的一些篇章,心情也不断地变化:浅浅地一看,心情激动;仔细品味又一阵汗颜;认真反思,又有一种无奈的感觉 。
周老师在自序中说如果远离课堂,似乎就无法畅谈教育;如果置身课堂,却又无法直面教育 。那么处于一线教师的我们,是把自己置身课堂,还是让自己远离课堂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但在真实的课堂中,我们教师往往抢占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乎课堂变成了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教得累,学生学的辛苦 。教师付出多,而学生未必领情 。这样的课堂对谁更重要呢?教师要完成教的任务,学生未必能完成学的任务 。
当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时,我们未必尊重了教学规律,也未必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或者说忽视了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 。当我们埋怨学生笨的时候,其实我们并没有去研究学生的内心世界,不是因为学生笨,而是因为学生根本没有参与课堂 。最近在部分学生身上做了试验,我吃惊的发现,那些所谓的差学生,当我不断给他机会,让他展示自己的时候,他的表现竟会如此出色 。但是长期游离课堂之外的他们,这需要教师足够的耐心才行 。
当我们能够这样去做、这样去想的时候,就说明我们能够理智地思考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了,我们何苦束缚于课堂之中,为何不尝试走出课堂之外,看看课堂之外的精彩呢?
“爱”永远是我们生命中的主题,爱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我在看周老师书的时候,我也在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就一定有教育吗?问题是这样的爱于学生而言,有没有意义,没有意义的爱,让学生无法感知的爱,又如何演生教育 。
教师的爱是泛爱,教师要爱所有的学生,特别是所谓的“问题学生”,当我们的爱能够润物细无声地传达给学生内心世界时,并因此能够产生共鸣时,教育也就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反之我们对学生的爱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又如何有教育的作用 。也许我们会由爱生恨 。
【叩问课堂读后感如何写?】“爱”让课堂教学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爱让心与心靠得更近,爱让师生关系更融洽,爱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和谐 。教师的爱使教师对学生、对课堂、对教育更投入,而学生的爱才能真正让课堂永葆青春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