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七 )


本课教学,本人的愿望是除了教出阅读的本色,读出文本的特色,还要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使课堂开放而富有情趣,在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内驱力,使他们很积极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这是吸收 。接下来小诗的创作,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对文本进行再创造,让学生将内化的语言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达到“情动辞发”的境界 。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第七单元共有四篇课文,《恐龙》和《海底世界》是比较典型的说明文,结构很清晰,内容比较有趣,学生在学习时比较感兴趣 。《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传说,以故事形式展现,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 。与第七单元的其他课文不同,这是一篇语言文字都很美的文章 。学习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味语言文字之美 。
看到这样的文章,我有点无从下手 。我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其中有一点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悟槐乡五月的美 。但是运用何种教学方法确实让我想了很久 。直到我看到了薛法根老师的教学实录,让我觉得有章可循 。我没法上出薛老师的味道,但我觉得有几点是可以借鉴的 。
一、从词语入手,感受字词的运用 。这篇课文中有很多ABB式的词语,如“白茫茫”“白生生”“喜盈盈”“香喷喷”“傻乎乎”等 。这种类型的词语让人读着有不同的感受 。就如“白茫茫”这个词,它体现了槐花之多 。而“白生生”呢,则体现了槐花之白 。又如“傻乎乎”一词,显得孩子的可爱,与“傻”有着本质的区别 。再如“小小子”一词,它是比较特别的,指的是可爱的小男孩 。可见文中的用词是十分恰当的 。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妙处 。
二、以朗读入情,吟诵语言的美 。文中有很多比喻句,相似却不相同,层层递进,渐渐深入 。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将槐花比作瑞雪初降,比作玉雕的球,比作姑娘的小辫子 。这三个比喻由远及近,从不同的角度对槐花进行描述 。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发现 。写比喻句也好,写作文也好,要有自己的视角,不要人云亦云 。
三、借重点字体会语言之精炼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薛老师抓住“飘”和“塞”两个动词 。“飘”字是形容小姑娘体态轻盈,身心愉悦 。“塞”字则体现了小男孩的大大咧咧,自由自在 。这两个字用的巧妙,而且没有更适合的了,非得这两个字不可,这就是语言的精炼之处 。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基本上抓住了这几个点来展开教学 。我感觉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就是朗读感悟时,有些拖沓,导致感受重点词部分时间就少了很多,只能大概地讲讲,没能讲透 。时间分配上有些不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