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庭教育论文如何写?( 八 )


(1)民主的或宽容的;
(2)权威的或独断的;
(3)放纵的或溺爱的 。
第一种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活动不仅予以保护 , 而且给予社会和文化的训练 , 对孩子的要求既给予合理的满足 , 又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 , 父母和儿童之间的关系表现得非常和谐 。在这种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儿童大多能形成良好的个性 。如谦虚有礼貌 , 待人和善诚恳等 。第二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统管了孩子的一切方面 , 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由的余地 , 一举一动必须受到大人的限制 。一旦孩子在某件事上犯了错误 , 父母便严加指责 , 甚至予以“武力制裁” 。在这样的教育条件下 , 很可能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 , 常常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 。同时 , 经常挨打骂的孩子 , 其性情可能变得暴躁或倔强、任性 。第三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 , 百依百顺 , 或者相反 , 对孩子不管不问 , 任其发展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 , 一般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 。
3、家庭关系状况——主要指感情气氛
家庭感情气氛是指在一个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一般态度和感受 。这种气氛是由家庭成员共同酿成的 , 但主要是受夫妻关系决定的 。因为就现代家庭结构而言 , 小学生一般都是来自核心家庭的儿童 。在核心家庭中 , 尽管还有亲子关系等 , 但这些关系都是由夫妻关系决定的 。如果夫妻关系十分和谐 , 夫妻双方就都乐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教育孩子 , 亲子关系也就相当和谐 , 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 。这样的家庭气氛一般都是十分温暖融洽的 。生活在这种家庭气氛中的小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由此就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 并使之向理想的社会化方向发展 。反之 , 如果一个家庭中夫妻反目 , 感情恶化 , 关系紧张 , 夫妻双方都没有心思和精力去照顾孩子 , 有时甚至拿孩子出气 , 或者逼孩子亲近自己 , 疏远对方 。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儿童 , 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自卑心理(感到不如别的孩子幸福)而且缺乏安全感 。这都会给儿童的社会适应和个性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
4、家庭生活条件
作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间接因素 , 家庭生活条件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一个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 , 就可以为孩子购置更多的发展资料(如书籍、报刊、智力玩具、学习机等等) , 还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观光 , 扩大儿童的视野 , 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 。不过 , 父母在为儿童购置发展资料时 , 必须有选择地购买 , 而不能滥购 , 否则 , 一方面孩子应付不过来 , 另一方面对那些东西不珍惜 。而且 , 有些东西甚至可能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