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六讲读后感100字( 二 )


对写作者而言,阅读不仅是工作,也是生活 。一切都是因兴趣而生,为什么她独对写作有兴趣呢?当王安忆谈起阅读经历的时候,我发现,这并不是埋头书斋的封闭世界,她说母语的魅力,讲起上海弄堂的市井生活,也讲到插队落户时农村里的风俗人情,她把这些观察融入了阅读,与她读过的作品相互呼应,又从中抽离出她对童话、校园小说、爱情小说的基本看法,我觉得,这几种体裁都是成长主题的,王安忆实际上就是在讲阅读与成长的关系 。
作为一个高知名度的作家,王安忆并不避讳对类型小说的兴趣 。知识分子多少有精英意识,期望超出普遍性,获得更高的价值 。王安忆说,阅读流行小说满足了她的娱乐享受,但是却不能纳入写作,因为它承担不起她的思想,但是,类型小说的技术处理,比如认识、想象、组织情节、叙事结构等,是非常好的可供借鉴的,也是她在教授小说课程中的心得 。
王安忆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为创意写作专业硕士学位教课,课程的名称为“小说写作实践” 。王安忆的课堂教学目的是尽量使他们体验小说的进程:如何开头,设定动机,再如何发展,向目标前进——也许他们会在课堂外最终完成,也可能就此放下,她希望他们能从中受益,了解虚构写作是怎样一种经验 。这些技术方法,是可以学习的,如何写小说,是可以学习的 。
即使在讲授这些技术内容时,王安忆也从未离开过“生活”这个主题 。正如她所说的,世事洞察皆文章,文字的表达、逻辑的追寻,可以慢慢成熟,还可以用“故事接龙”等游戏技巧或者对谈练习等方法来培养故事意识和感知灵敏度,但是,一部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它一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对普通人的关怀 。
我们为什么学习写作?王安忆最后给出的答案,仍然是:文学是很有意思的,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生活,生活其实很有意思 。
《小说六讲》读后感(四):王安忆的“小说与我”
在老一批的当代作家群中,像王安忆一样,还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隔三差五出一两本小说的作家,大概已经不多了 。贾平凹、刘震云、迟子建之外,大概就是王安忆了 。兼具教授和著名作家的头衔,在创作力方面,可以说比同是教授和作家的清华大学的格非,又更胜一筹 。
因此,对王安忆除了喜爱她的小说之外,多半还有更多一层的敬仰之情 。我早些年读了王安忆的一些短篇,后来读《长恨歌》,被王安忆绵密的语言节奏彻底打败,那时候的我,反而对王安忆有一种敬而远之之感 。
直到看到《小说六讲》,带我认识了一个更加具体、更加可触、可感的王安忆 。《小说六讲》是王安忆在香港城市大学做的公开课 。原先出版时叫做《小说与我》,现在看来,其实“小说与我”,似乎更恰当,更符合这本书的实际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