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演讲稿

这是《论语》的开始 , 似乎 , 夫子对学生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 , 也是夫子把自己最基本的读书和做人的原则和标准暴露给学生:"每天学习并经常复习;知己不期而至 , 远道而来 , 高兴之情 , 无法形容;君子的标准之一即是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愠恼" , 论语演讲稿 。的确 , 这三条于我有切身的体会 。先说第一条 , 学习过的知识重温旧梦时 , 快乐之情确乎无法形容和控制 。比如年少背诵的诗词歌赋 , 留存在记忆的某个角落 , 渐渐被时光冲淡 , 一天因某种机缘又一次含英咀华 , 烂熟在心时 , 朗朗在口时 , 何止是快乐 , 简直是对逝去年华最美好的回忆和温存、无言的感动和感恩 。是在过去的日子里认识了这些高贵的朋友 , 才至心灵重新弥漫似曾相识的快乐 , 何止?每每这时 , 我就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和喜悦 , 演讲稿《论语演讲稿》 。更何况 , 夫子讲的"习" , 不仅包括诗 , 还包括礼、乐、射、御等等当时贵族子弟要学习的六艺呢!古语云:"大丈夫当建功立业" 。夫子的弟子很多是在实现孔子的施政纲领的 。《论语》大多教人要积极出世 , 这和《老庄》迥然有异 。更何况"学而优则仕"呢!古人读书 , 胸怀天下 , 因而在这种情境下 , 夫子之话 , 万古不移 。第二条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似乎是套话 , 但我们谁能否定 , 人生终究是走向愈来愈孤独和寂寞?个体生命无疑在社会和他人的碰撞中被无形地伤害 。即便人生坦荡没有任何坎坷 , 也会被无可阻挡的时光无情地伤害 。慢慢老去本来就是件残酷的事 , 更残酷的是 , 从一出生就注定了这种趋势 。于是 , 在文学艺术领域 , 超越生死 , 追求永恒成了不老的表现母题 。比如《浮士德》、比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 。而终究以英雄式的悲剧震撼人心 。既然人生就是如此 , 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以互相取暖 , 而由于某些原因 , 这些朋友并不能时常见到 , 忽然有一天不请自到 , 你会做何感想?不手舞足蹈才怪 。第三条 , 自己被别人误会的时候经常有 , 人与人有时是很隔膜的 , 但只要机缘凑巧 , 依然会互相了解 。而在了解之前自己不愠恼 , 难道不应该吗?如果非要人了解才能达成自己的愿望 , 那就找他 , 让他了解 。如无伤 , 人不了解你就算了 , 如果愠恼 , 我觉得是庸人自扰 。《论语》开始 , 平平淡淡 , 但平淡中蕴涵真情 。我觉得 , 夫子是以自己的人生切身体会 , 发出的肺腑之言啊!是对朋友(包括书本、知己、普通朋友)的态度和看法 。定下了整部《论语》的基调 。
我庆幸是校园的浓浓书香浸润了我 。让我深深感到来到西川中学是幸运的 , 因为有国学经典的熏陶;来到西川中学是幸福的 , 因为校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 。我知道学习任何经典 , 先人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真谛 , 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射下 , 提高效率 , 缩短历程 , 使我们尽早建立一个君子仁爱情怀 , 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 。】《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 , 德行人生 。《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 , 如“君子坦荡荡 , 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 , 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一生都主张“仁” , “夫仁者 , 己欲立而立人 , 己欲达而达人 。”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 。《论语》的真谛 , 就是要告诉大家 , 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 , 怎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 , 怎样才是真正地对人有“仁爱”之心 , 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