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六 )


(三)深入探究
1、围绕问题,再读感悟 。
2、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看法 。
3、汇报探究结果 。
针对“我”为什么要帮助救小狐狸这一问题,应探究出如下内容:
(1)开始,“我”见两只老狐狸救小狐狸没成功,觉得小狐狸可怜,出于同情,“我”想为小狐狸解开铁链 。
(2)当“我”发现两只老狐狸在自己家里做了窝并开始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时,“我”打消了放小狐狸的念头 。
引导:“我”此刻会怎么想?
(“我”会被老狐狸那种不救出孩子不罢休的执著精神所感动,更会暗暗佩服老狐狸的聪明——咬不断铁链就咬木桩 。于是决定不放小狐狸,到底看看老狐狸有多大本事 。)
(3)“我”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让老狐狸施展自己的本事,又决定给老狐狸投送食物 。渐渐地,老狐狸体会到“我”的善良,和“我”熟了,常有一些亲昵的举动 。我越发感受到狐狸是有情有义的动物 。
(4)当“我”为寻回小狐狸而失足受伤时,是老狐狸给了“我”温暖,使“我”得以苏醒,“我”更加感动,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我”最终把小狐狸要了回来,让他们一家团聚 。
关于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
(1)这篇课文中描写的狐狸,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狡猾,他们不仅有骨肉亲情,而且知恩图报;不仅有头脑,而且有毅力,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
(2)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命名,意在呼唤亲情、友情,要互助互爱,把狐狸身上的这种闪光的东西继承并发扬 。
(四)总结扩展
1、朗读全文并交流收获 。
2、阅读其他关于狐狸的故事 。
(五)布置作业
以《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为题,续写这个故事 。
附:板书设计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缘故、黯淡、消瘦、知觉、空落落、光秃秃、冷清清、直勾勾、大摇大摆、无影无踪”等词语 。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动物要和谐相处 。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媒体出示狐狸图片):大家看,大屏幕上的动物是——狐狸,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板书课题,齐读 。
3.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狐狸之间的传奇故事,文中的狐狸又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
说明:在多数童话和寓言故事里,狐狸往往与“狡猾”一词紧密相连 。课文引入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谈谈对狐狸的印象,再引出课文,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