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作文写法怎么样?( 五 )


后来一切都变了,子君在无可避免地转变,涓生也在转变,他们的激情在冷却,抛开一切时代的背景,以现在的眼光来理解也是可以接受的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似乎对方的缺点逐步暴漏后他就是变了,其实人还是没变的,只是恋爱时的眼睛受了蒙蔽,爱情蒙蔽世人 。他们不是没发现这一点,他们深知道维持爱情的必要性,但是一切努力看来都是徒劳 。最后涓生在被逼之下终于摊牌了 。然后按照情节的发展子君就不得不走了,涓生在人走后又怅然若失了,这种心理似乎离婚的人都有的 。随之是鲁迅一贯的结局(万恶的结局啊),子君一去不返(挂掉),涓生黯然行进在人生之路,带着各种复杂的情绪(这些万恶的情绪完全是为了烘托子君的死)走下去 。写到这里实际上只是细读了《呐喊》粗看了《彷徨》,但我对鲁迅其人有了更好的理解 。我想,是时代造就了鲁迅 。鲁迅是“享受寂寞又害怕寂寞”的人,这样的人不应该是激情的革命家 。可是鲁迅所做作为又确实透着一股忧国忧民的气息,这样是否与他本人的人格相矛盾呢?我想不是的,我这样理解:是时代的影响 。庄子在《人间纪》(好像是叫这个名字)里讲人有着不可避免的责任,叫做“命”和“义”,命就是父母之命,而义就是国家之义了 。鲁迅虽然是位冷静的旁观者,却也心怀国家与民族,这从弃医从文就能看出来 。他是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忧国忧民 。为此我要敬佩他 。
【篇3:鲁迅选集读书笔记】
《鲁迅选集》读书笔记 读《鲁迅选集》能追溯到很久以前,鲁迅先生给我的少年时代乃至整个人生的印象与影响无疑是很深刻的 。鲁迅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 。小时候学到鲁迅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便对他印象颇深,到了高中时期,《鲁迅选集》里的文章早已熟读于心 。虽然选集里鲁迅先生要表达的精髓我还不是很理解,可是,只要读了他的文章,我便能感受到作品中弥漫的思想味道 。
《鲁迅选集》记录的是一段历史的辛酸,这里没有悬疑、没有惊秫、没有情色,甚至缺乏一些文学最擅长的凄美和最厚重的浩瀚 。但就是这不可多得的小说和杂文开启了现代文学的新篇章,鞭笞了封建社会千年的丑恶,刺痛了反动势力最致命的软肋 。
谈到鲁迅在中国文哲历史上的成就,便不可不提到鲁迅的杂文 。当然,这里面就包括了《鲁迅选集》 。
鲁迅以他独到的眼光看出杂文巨大的威力,不遗余力地将它发扬光大,先后写出《摩罗诗力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吗》、《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等堪称经典的杂文,或许有人说《摩罗诗力说》的出现只不过是金钱利益的驱使,不错,鲁迅也亲口说过:报社让我写长一点,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稿费 。我觉得这只不过体现了他的率真、坦诚,要知当时的鲁迅才二十多岁,在事业上屡屡碰壁,他旁征博引,写出长达几千字的古体文,已非常人所能为,能得到更多的稿费,只是因他有过人的才情 。《鲁迅选集》是二维的文字三维的鲁迅,人称鲁迅为圣人,在我看来他却是那么的平凡,成名前,家道中落了,父亲病了,他小小年纪就承担起家里的重任;成名后,他要去见萧伯纳,服务员不让他上电梯,他就无可奈何地走楼梯 。平凡至极,仿佛身边长辈 。然而毛主席又给了他至高无上的评价,或许只因这本《鲁迅选集》,这里包含了他最坚硬的骨头,最宝贵的性格,最正确的新文化方向,或许他没有胡适那么激进,没有林语堂那么闲适,但这本书体现了他对古今中外人类优秀文化和恶劣品性的深沉思考,深奥者如《文化偏执论》,平实者如《祝福》,这些或深或浅的影响着我们后人,让我们不至忘却千年愚昧的罪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