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读后感悟800字 边城读后感810字高中如何写?( 四 )


我知道,那是沈从文的世界,是他魂牵梦萦的一片乡土 。有一年出游,我也曾到过水雾蒙蒙的湘西小城,蜻蜓点水般掠过那儿的青山绿水、黑瓦黄墙、吊脚楼,体味那一种久违的安宁和潮湿,然而,不深刻,远没有这本薄书给我的多!
合上书本,一种莫名的情绪雪雾一样迅速包裹了我,可我说不出哪是什么,似乎是书中反复出现的“薄薄的凄凉”,又似乎不是,但它无比准确地击中了我,让我这个“现代文明”武装到牙齿的庸俗之人,也不得不悲哀,不得不思考:生命的卑微、朴素的爱情、人性的光辉、平淡的岁月、谜一样的命运、冥冥中的天意,痛苦以及欢乐,追求以及失落……善良的人们啊,其实想要的真不多!人总要坚守点什么!不管是苦难还是幸福,不管走水路还是走旱路,不管是负重还是轻松,酸甜苦辣总要一一尝过 。心平气和,安安静静地取走由造物分给你的那份生活,是苦是甜,均无须抱怨 。平凡的世界,无论发生过什么,正在发生什么,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 。
“要碾坊,还是要渡船?”这个苍凉的声音荡过万水千山,经久在我耳边盘旋 。
边城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边城》一书是直到高中才把它读完的 。“小溪流下去,绕山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 。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的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沈从文先生的文字就是那么鲜活 。用如此清新的文字搭构了边城 。《边城》创作于一九三0年,正处于中国最黑暗的军阀混乱时期,沈从文正是借《边城》来寄寓对社会动荡的厌恶,书中的世界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吧!
茶峒、小溪、溪边的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里一位老艄公、一个小女孩、一条黄狗、夕阳西沉、小船收渡 。这样的生活无形中组成了一幅图画,凝结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边城》里看到的人淳朴、勤俭、友善、和平、在这里没有军阀混乱时的阶级对立与斗争 。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溪边白色小塔”这一形象 。白塔,屹立不倒,像守护神一样守护着翠翠一家,眼看着翠翠一天天长大,看着老艄公一天天老去 。翠翠心里那些不敢公开的想法都说给白塔听 。但白塔永远保持沉默,正和翠翠面对自己喜欢的二佬,不敢明说,只是一味的沉默,甚至还有点冷漠 。直到一个暴风雨的夜晚,白塔倒了,爷爷也在静寂中离去,就只剩下翠翠一人独自去摆渡 。
翠翠是沈从文先生笔下边城的化身 。在一次端午赛龙舟的盛会上与二佬傩送不期而遇,情窦初开的小女孩在她心里已撩起了一丝情愫 。后来正直保守的天保与生龙活虎的傩送同时喜欢上了摆渡船的翠翠 。两人应该就是情敌吧!但没有你死我活的斗争,很公平地,天保走车路,傩送走马路,唱得翠翠在梦中飞到对面的山顶上抓了把虎耳草 。天保似乎预料到了自己的结果,亦然选择下江离去,免得二佬为难 。但不幸溺死于湍急的涡流之中 。由于天保之死,似乎也动摇了傩送“不要碾坊要渡船”的决心,也选择去独闯天下,只留下翠翠一人在溪边摆渡 。也许早就注定了翠翠与她母亲同样的悲剧-永远地等待下去 。但沈从文先生在最后又说:“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给翠翠这个人物增添了一些哀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