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怎么写?( 二 )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 。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
六、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考练习一 。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采用诵读教学法,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 。包括两部分内容:①对课文内容作简单的分析,以期尽快形成背诵思路 。②语气揭示 。难点突破,引导学生理解本文貌似消极悲观实则积极的人生感慨,归纳总结一词多义 。
教学步骤:
一、学生齐读全文,检查多音字、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二、分析理解,指导诵读
1.选一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状物写景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 。
要求学生摘录写景句,明确: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朗读语调提示:“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读 。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
理解背诵思路: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最后由“是日地”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 。
学生尝试背诵 。
2.齐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心境的变迁 。
朗读语调提示:作者以从容沉稳的气势稍一收拢,便转到全文的主旨上来,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故应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重读的词语有“死生亦大矣”中的“大”,“岂不痛哉!”以“
”调读出慨叹语气,重读“痛” 。
理清背诵思路: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 。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 。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 。
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
3.选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
理清背诵思路: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总结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