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怎么写?

沁园春 雪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
德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教法提示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评鉴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四大文明的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员辽阔;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有动物王国之称的云南;有肥沃辽阔的四大平原??这一切,无不如磁铁般的吸引着每个炎黄子孙的衷肠,无不使多少巾帼英雄为之倾倒;也无不使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在这块黄土地上争名夺利;??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这片黄土地真正的英雄人物呢?
一代伟人毛泽东,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今天,让我们从《沁园春·雪》中找出答案 。
二、作者简介
三、介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
四、整体感知
1、放录音,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
2、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重读的字词以及应该停顿的地方 。
如:分(
)外妖娆(

成吉思汗(
) 数(
)风流人物
今朝(

惟余莽莽
风流人物
折腰
风骚
红装素裹
3、学生自读,两人互指优、缺点。
五、理解课文(自学体会)
六、研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很明显,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在上下两阕之间有一过渡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这一过渡句(学生作答)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学生作答,将这一过渡句标出,作用记在书上)
4、“江山如此多娇”是承接上阕来写的,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是贬? 是褒义,是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