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作文格式怎么样?( 六 )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笔者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 。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 。二是选择信息 。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为绿化道路环境,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一共栽了500棵,成活了490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三是自主探究 。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让学生自己解决 。四是教师引导 。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8% 。”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8%”的含义,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这样重组,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知信息,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 。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 。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 。让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
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社会生活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我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 。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 。数学总能找到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抓住了联系,就能把活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 。但这种思维习惯也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培训 。如学习比例应用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将配液加水或加盐的实验操作活动:“要把10%盐水50千克,配制成20%的盐水 。该怎么办?学生通过精确计算,动手测量得出使盐变多(加盐)或使水变少(蒸发)的规律 。再如在学习“百分数意义”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班有30%左右的学生在家使用电脑上网,其中2/3的学生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而1/3的学生却在玩网络游戏 。看到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这样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思想教育 。适当地进行一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