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的读后感怎么写?

之所以特别列出封面和内文的画师,是因为我从前也看过其他版本的《镜花缘》,并没有见过配彩图的,但这一版首页的绘画长卷却深得我心,是很漂亮的和风 。为这彩绘,入手也觉得很值得的 。
我初次知道镜花缘,是在小时候去哥哥家玩,哥哥有本《镜花缘》小人书,画的是唐敖、林之洋、多九公到海外游历,在两面国揭开两面人后面的头巾,看见了他们背后的狰狞面孔 。看到唐敖往高处蹿了数丈,当时不知道前面有他吃了蹑空草的情节,还以为他是武林高手 。当时看小人书时就觉得非常好看,可惜哥哥只有一本,故事就没有看全,一直引以为憾 。后来上了大学,在图书馆看见了《镜花缘》小说,就马上借回宿舍,一口气读完了 。时间一长,对前面唐敖出海游历印象深刻,后面的情节便记不清了 。此次再与《镜花缘》相逢,入手一册,也算是我与此书的夙缘 。
本书共一百回,前四十回和后六十回,内容虽有联系,却有很大的不同 。
前四十回,才子唐敖官场失意,随出海做生意的妹夫林之洋游历海外,后六十回,唐敖之女唐小山(百花仙子转世,后改名唐闺臣)出海寻亲,与其他花仙转世的才女们相遇,并共同参加武则天举办的女子考试之事 。前四十回,由于角色人数较少,游历主线清晰,读起来还比较容易,后六十回,百花出场,人物繁杂,众才女相聚言欢饮酒行令,琴棋书画各展才华,难免令读者眼花缭乱 。岂止是才女相聚,分明是作者炫学 。作者欲刻画才女,倘若自己腹中欠缺才华,这文章是万万写不出来的 。作者不吝笔墨,极力描写各才女之才华,如身在百花丛中观百花齐放 。
我曾在其他版本《镜花缘》卷首见到胡适的文章,胡适很推崇这本书,尤其赞赏女儿国一段描写,因其表达了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 。镜花缘提倡女权,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实属难能可贵 。前四十回借海外游历讽喻世情,笔法谐谑,入木三分,此为文学评论界共识,在此就不多说了 。此次我特地细读了后六十回纷繁杂乱的百花相会之章,其实在后六十回作者也借书中人物之口,发表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议论和讽喻 。如红红、亭亭在黑齿国女子考试中被一些关系户挤下来而名落孙山,唐闺臣劝其到唐朝参加女子考试,红红、亭亭也担心唐朝的考试是否也存在着不公平、找关系的现象 。还有一处情节讲医治小儿惊风,李汝珍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惊风起源不同,要因人而异,不能盲目使用同一种药物医治,这样只是治标不治本 。可以说,镜花缘是一本作者借故事阐述自己观点的书 。有些中国古典文学,作者意图往往较为隐晦,但李汝珍借此书阐述观点的目的非常明显,有关论战、观点的篇幅几乎多于情节 。但有观点并不等于说教,作者借鲜活的情节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得畅快淋漓,读之令人解颐,并无枯燥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