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控力》的读后感怎么写?( 五 )


书中还论述了:自控力的极限,为什么善行之后会有恶行,压力会使人屈服于诱惑 为什么我们把渴望当幸福 及时享乐为什么我们的决策趋向于短期利益的决策等 。但无非都是围绕提升自制力的方法的几个措施进行的不同角度分析 。比如为什么我们趋向于短期利益的决策而不是看的更长,就是对长期目标设置模糊造成的结果 。而为什么我们把渴望(多巴胺分泌的生理原理)当幸福就是对目标的模糊导致了没有认清结果的假象,但当我们感受到现实状况的时候就又会调整期望值 。比如沉溺于游戏、不停地刷新微博、论坛 。。。。为什么善行之后会有恶行,说的是没有身份的自我认同导致的反复 。这些虽然是从各个角度论述的解决问题的一致方法,但无一例外的不是呈现了生活中常见到的种种自我消极表象的深层原因 。
怎么样消化这本书呢?认识自我,关心(接受)自我和提醒自己(自我认同下的认知)真正重要的事物(目标)这三种聆听自己内心声音的方法正是自我控制的基石 。而自我目标的设置,自我高尚身份的认同感,短期的回避行为将注意力放置于长远目标可以看成是基石上的三棵支撑的柱子,支撑着自求上进者的圣洁灵魂 。填充期间的墙体是什么呢,这也是书中没有叙述到的,显然知识、文化、个人修养是联系于身份认
同感这些柱子间的墙体 。而个人的目标管理、设置、跟踪、阶段性总结激励的方法又是长远目标设置的关键纽带 。而短期的回避措施支撑下面的又是自我感知,观察自我心境的种种方法 。
当然这少不了一颗追求宁静、恬淡的心 。总结
在读这本书当中,我发现在很多的章节当中,作者总是不断地从不同的视角向我们提出一些问题,一问、两问、七八问不等 。其中有提示性的自问自答;有分析性的中肯问答;有启发性的设问不答;有针对性的直接发问等等 。难道是作者故意在给我们出难题吗?不是这样的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经过他这么一番不断的发问,我们常见的诸多问题得以归并,让人感到纷乱的头绪得以理顺 。我们的思维由此而活跃起来,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式逐渐明晰起来 。以下本人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读这本书第七章的感想:
一.保持自我控制力,就要去自觉坚持“自律”这一良好的行为
作者把自我控制比作控制内心的“战斗”,其中确实是有道理的 。
这里所以说成“战斗”,实际就是表明控制内心的行为存在着相当的难度 。难就难在内心的自我控制必须是完全彻底的自觉行为,不是靠外在他力的行为,否则,就不是自我控制 。
自我控制,是说“对一个人自身的冲动、感情和欲望施加的控制 。跟自我控制力有关的素质有:成熟度、职业道德、跟一般人的关系 。而决定或者说左右一个人上述三个素质的是自尊和自我认知度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自尊和自我认知度直接影响到他的自我控制力 。自我控制的本质是自我负责 。当一个人自我负责的时候,他就会控制自己所有的情绪,其他任何人都不能控制他的情绪 。自我负责的人不会把自己幸福的负担加在别人身上,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