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建议书如何写?( 六 )


要实现培养目标,必须摒弃传统的中职学校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办学封闭、管理过死、专业面窄等弊端 。中职教育应把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尤其要综合考虑人才的择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素质的培养;注意对他们进行责任心与使命感的教育,以及承受挫折能力、生存竞争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教育 。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既有敬业精神,又有创业潜能的新世纪人才 。具体的措施如下:
1.活化办学机制,因材施教,实施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模式 。中职教育的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允许部分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实施同门进、多门出、多层次、上下分流的三级(普高类、中职类、高职类)的“双学籍、双文凭”培养模式 。应在统一招收初中毕业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既可按普高模式培养,也可按中职模式培养 。
按普高模式培养学生,在前两年的普高课程学习结束后,又可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再次分流 。不愿意参加高考或高考未被录取却又想读中专的,根据个性特长选定专业,再按中职模式培养 。继续中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考核合格后拿中专文凭;成绩优秀的,按高职模式培养;这种因材施教的三级培养模式,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 。
2.中职培养模式的构建,应立足于“前一年打基础,后两年育专长” 。中职前一年按“必需”、“够用”原则,优化课程结构;使中职学生具备“宽专业、厚基础”的知识水平和基本技能 。尤其要加强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本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 。后两年根据市场经济人才需求预测提供的信息,确定专业方向;按需增设专门化的选修课程 。
精选课程内容,强化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并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择业的可能性,进行专门化方向的岗位实习,以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上岗能力 。提倡“一个文凭多个证书”,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实操训练,使中职学生具备专业大类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 。
(二)、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合理
中职学校如何应对当前职业教育的严峻挑战,应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改革和发展,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
1.专业改革应坚持“宽口径,多方向”原则,培养“复合型”人才 。“宽口径”专业的课程结构优点是:弹性强、有后劲、上手快、转岗换岗适应性强,即使学生毕业前与岗位技能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但配以“多方向”辅助,即在同一专业中,针对就业市场分解出若干个专业方向,供学生毕业前一年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爱好,选择一个专业方向,以完成上岗前的技能准备;也能使学生毕业后有较广的择业途径和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