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客孟尝君读后感怎么写?

谖在孟尝君门下做客,也就是门客的意思 。孟尝君当时名满天下,追随他的门客达三千人之多,冯谖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见到孟尝君,更不要说得以展示自己的平生绝学高超智谋什么的了 。
冯谖不是个甘于寂寞的人 。当然他的本事还是有一些的 。于是他就动不动弹起宝剑放声高歌“剑啊剑啊回去吧,吃饭时连鱼都没有;剑啊剑啊回去吧,出门连车子都没有;剑啊剑啊回去吧,赚的钱连养家都不够” 。孟尝君也是个有钱的人,不在乎小钱 。只在乎自己的名声 。要知道在战国七雄争霸时期,拥有良好的声誉就以为着高官得坐骏马得骑家中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以及其他,一点鱼肉算得了什么!
冯谖的鱼肉车子养家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再想吸引孟尝君注意力,也就没有什么借口 。他就想方设法地寻找接近孟尝君的机会 。
刚好孟尝君封地的租子债务到了要收取时候,他就自告奋勇地前往收租收债 。将没有能力交付租子兑付债务的人集中在一起,一把火将契约全烧了 。回去告诉孟尝君说是给你买了你最需要的“义” 。就凭孟尝君当时的地位,你说他少“义”,不找几个人趁着风高月黑之夜让你消失掉,也算是对得起他了 。直到孟尝君官场失意,回到封地——薛地的时候,看到万民远道相迎的场面,才理解了冯谖的良苦用心 。此时的冯谖才得以维持自己的尊严 。
我为冯谖特不平,也为其不值 。若我为冯谖,当为其“市义”之后,就应当离开孟尝君,等其领悟到自己的苦心却遍寻三千门客而见不到自己的人时,必车马锦帛,相邀再三 。而此时,再出狡兔三窟之计,岂不妙哉!
试想冯谖“市义”归来,日子该是何等难熬 。
日日身 边相伴,然祸之急也,不一定想到的就是你 。急而有所想,想而不可得,得而不能日日相教于左右,方为智谋也 。

冯谖客孟尝君读后感怎么写?


念高中时,读完《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大家都对文中的主人公冯谖那种忠心侍主、敢说敢做的精神和深谋远虑的能力所折服,同时也对孟尝君说三道四,认为他处处不如冯谖 。但我仔细推敲 。认为孟尝君田文大智大勇,有他光辉的一面 。
首先,孟尝君有“知人善用”的能力 。冯谖是因为贫穷无法养活自己和母亲,才去投奔孟尝君的,既没有正式的文凭,也没有什么“爱好”和“才干”,更无什么过硬的背景关系 。但孟尝君深知“自古英才出寒家”这个道理,“善者不来,来者不善”,冯谖他既然敢慕名而来,必有他的过人之处,没有对冯谖进行严格考核,就欣然接纳了他,正应了清朝思想家龚自珍的话“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孟尝君比起楚怀王等那些拒人才于千里之外的蠢才来说,不知要高明多少 。对当今社会一些“任人唯亲”“唯文凭是论”的用人机制来说,也是一个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