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谈美》读后感格式怎么样?(12)


朱光潜先生谈到美感有两个要素:一是目前意象和实际人生中也有一种适当的距离,二是在观赏这种意象时,我们处于聚精会神以至于物我两忘的境界,所以于无意之中以我的情趣移注于物,以物的姿态移注于我 。要说明这两点,就要分明“快感”与“美感”二者 。正如之前所说,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感到满足,喝水、饮食异能感到满足,这二者之满足究竟有什么不同,是区分“美感”与“快感”的关键所在 。根据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我们因为满足实用的需要而产生的快感总是与体验同时发生的 。也就是说我们觉得某种饭菜可口,这种体验只是发生在我们品尝这种食物的过程之中 。相反的,我们从欣赏艺术作品所获得的满足却发生在我们欣赏艺术作品的行为之后 。“在聚精会神之中忘记自我”,也正是指在审美的过程中脱离了我们的实际人生从而进入到一种拜托了物质实用的“物我两忘”境界了 。这样看来,我们欣赏艺术作品而获得美的满足也的确是一种脱离了主观与实用的感受 。那么在这里,我认为就有必要想一下我们在上面所提到的“聚精会神的欣赏”中究竟在想些什么 。我们在阅读诗文时,常常有因为文章句子打动内心而想入非非之时 。这种联想的行为在书中并没有被算作是审美的过程 。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在联想的时候已经脱离了艺术品本身,而转入对于我们实际人生的某种回忆性质的思考中去,因此无功利的欣赏也就中止了 。当然,在我们从这种主观的联想中重新转入对艺术本身的欣赏时,审美的过程也会延续 。
美感既然是我们内心脱离了“物我”的活动,那么我们究竟要如何创造美呢?或者说,我们创造出什么样的艺术才算美呢?这里朱光潜先生用了七个章节来谈规律与创新的关系 。正如书中所提到的:“艺术家从模仿人手,正如小儿学语言,打网球者学姿势,跳舞者学步法一样,并没有什么玄妙,也并没有什么荒唐 。不过这步功夫只是创造的始基 。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 。我们在前面说过,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 。旧经验大半得诸模仿,新综合则必自出心裁 。”
作者的观点认为,好的作品一方面来源于想象与情感的运用,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对格律、规则的因袭 。我们在诵读诗文的时候常常一方面折服于作品或雄浑或细腻的构思,另一方面也感叹于作品流畅的音律与和谐的结构 。构思固然出自艺术家之手,而音律与体例则是世世代代沿袭的产物 。一种文体,创立之初往往新颖却粗糙,临近衰亡却华美而乏味 。所谓的格律,也不过是诗人一代代传下来,约定俗成的诀窍而已 。前人发现这样作文朗朗上口,后人便也模仿前人的格式,长久以来才形成了固定的格式 。一种文体的衰败,其实是后人对于前人所创再无法创新,从而过于关注躯壳而失掉了对于生活本质的艺术的表达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