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 七 )


我们应对的学生群体已经开始变化,甚至辅导员队伍中也出现更多的80后身影 。迅速膨胀的学生规模、80后学生呈现的新特点,给我们辅导员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 。长期“保姆式”管理并不是学生们想要的大学生活,只会适得其反,结果是培养了一批缺乏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提高的“弱势潜力”群体,难以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需要 。因此,辅导员主角能否实现从“事务型”向“人生导师”转变,是决定辅导员工作成败的关键 。
(一)辅导员应从教育者变为陪伴者
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在培训中,xxxx师大辅导员杨博告诉我们,“就应为学生过大学第一个生日”、“就应关注‘特情’学生”,这些都说明辅导员就应让学生时刻体会到老师就在他的身边 。有时我们也会遇到家里困难交不上学费的学生,如果一味的教育他要诚信、要按时缴纳,势必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反而怪老师不通情理 。不妨我们把身份变为陪伴者,帮他找一些勤工俭学的工作、时常询问他的生活现状,他会觉得老师一向在关心他、关注他,甚至觉得不交学费对不起老师 。用心感化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
(二)辅导员应从说服者变为倾听者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比如,碰到学生打架,应对问题学生,不能急于说服批评,首先要分析他们的心理 。学生打架后一般有三种心理:第一是害怕 。他们担心会受到辅导员的批评和学校的处分,有极强的防御心理;第二是委屈、不服 。学生之所以打架,都有他们自我的“道理” 。辅导员和他们谈话,学生会千方百计为自我辩解;第三是激动 。不论学生打赢还是打输,对辅导员的言语、表情十分敏感,很容易激动 。这时,教师的任务并不是如何去说服对方认错,而是要透过用心倾听,抓住学生的问题要点,然后做到句句话精确、到位,讲出重点,帮忙学生自我成长 。
(三)辅导员应从评价者变为理解者
不要因为某个错误行为就轻易对学生本人作是非性评价,而应耐心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的错误和思考行为的后果,从“学生为何会这样”的角度看待问题,启发他们思考今后就应怎样去做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把评价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会找到问题的症结 。
(四)辅导员应从指导者变为引导者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尤其是当校园“事故”发生后,辅导员首先应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立足学生一生的发展,而不应着眼于学生闯祸给自我带来的麻烦上 。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辅导员对他们的关心和信任,而不单是对错误行为的不满,学生才会解除“心理防线”讲实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