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国旗下讲话稿怎么写?( 六 )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从周代开始,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清明起初是一个很重要的 。农历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播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下面老师为大家讲个流传较广的故事吧:在春秋时代,有人要杀害晋国国君的大儿子重耳 。重耳在大臣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出去 。可是他们在荒山野林中迷了路,几天几夜找不到吃的东西 。重耳坐在地上叹着气说:“唉,我死了是小事,晋国的百姓又有谁会关心他们呢?”介子推一听这话,十分感动,就咬咬牙偷偷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 。重耳流着眼泪说:“你这样对待我,将来我怎么报答你呢?”介子推说:“我不求报答,只求你把老百姓放在心上 。”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终于回国做了国君 。他在封赏的时候忘掉了介子推,有人就提醒他 。重耳非常惭愧,就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 。谁知道介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 。重耳就带人搜遍山林,但仍没找到他们 。有人就出主意说:“从三面放火烧山,逼他们母子从没有火的一面逃出来 。”重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下令放火烧山,可始终没见他们母子下山 。大火熄灭以后,重耳才发现介子推和他母亲已经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重耳非常后悔,他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柳树下 。为了避免烟火,他命令全国的老百姓在每年的这一天都不能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重耳带领大臣们去绵山祭奠,他发现那棵柳树复活了,于是就恭敬地摘下一根柳枝,编了一个圈戴在头上,并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的第二天定为“清明节” 。晋国的百姓们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诚,也在寒食节禁火,在清明节插柳,代代相传,成了全国性的大节日 。又因为清明节正好在每年的四月四日到六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的时节,因此人们也在清明节左右去野外踏青 。有些地方还有开展系列体育活动的风俗习惯,比如荡秋千、放风筝、抖空竹、郊游、拔河、打马球、踢毽子等等 。
中国最早的老师孔子说:慎终追远,明德归厚 。意思是祭奠祖先、悼念亡人是为了让活着的人更有人生意义,使活着的人道德醇厚 。千百年来的每一个清明节,都寄托着炎黄子孙崇敬先人、仰慕先贤的民族精神,都延续着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都表达着对先人赐予后人生命的不尽感恩和对先贤道德风范的深切缅怀 。从某个方面来说,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就是一次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高度的认同,就是一次对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亲切的温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