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 , 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 , 但未成习 。到了唐代 , 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 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 , 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 , 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 , 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 , 常以阴晴圆缺 , 喻人情事态 , 即使中秋之夜 , 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但对宋人来说 , 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 , 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 , 诸店皆卖新酒 , 贵家结饰台榭 , 民家争占酒楼玩月 , 笙歌远闻千里 , 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 。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 , 夜市通宵营业 , 玩月游人 , 达旦不绝 。[1]
3.民间拜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 , 幼年时曾虔诚拜月 , 长大后 , 以超群品德入宫 , 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 , 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 , 觉得她美丽出众 , 后立她为皇后 , 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 , 以美貌著称 , 故少女拜月 , 愿“貌似嫦娥 , 面如皓月” 。
明清之后 , 因时代的关系 , 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 , 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 , 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 , 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 。因此 , “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
(四)中秋节的特点
1.强烈的民俗性
节日是人民情感的寄托 , 主要民俗事象(吃月饼)具有不怕重复、发自内心、公众行为的特点 。月饼形如圆月 , 是汉族与维吾尔、藏族、满族、蒙古族等制饼方法的融合 , 古代制饼业尊汉宣帝为饼师神 , 正是这一融合过程的写照 。北京地区明清两代摆放拟人化的泥塑兔爷儿 , 既是祭拜的神 , 又是时间性很强的儿童玩偶 , 反映了轻松欢乐的庆祝丰收的气氛 。彝族舞蹈“阿细跳月”和蒙古族歌曲“敖包相会”是带有狂欢和男女相会的典型歌舞 。
2.浪漫的抒情性
中国人看月亮绝不是一个寒冷的星球 , 而是一个有男(吴刚)、有女(嫦娥)、有植物(桂树)、有动物(玉兔)、有宫殿(广寒宫)、有故事的神话世界 。月亮是仙境 , 是与每一个人幸福相关的碧空明镜 。月亮是人的朋友 , 可与人心灵沟通 , “花间一壶酒 , 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苏
- 体育教育毕业生自荐书怎么写?
- 大学毕业留言集--我的大学怎么写?
- 七年级教学计划怎么写?
- 小学生元旦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幼儿教师考核述职报告怎么写?
- 学校运动会广播稿:跑步写法怎么样?
- 教育工作计划怎么写?
- 大学生驾校社会实践报告写法怎么样?
- 元旦幼儿代表简单经典发言稿怎么写?
- 最新幼儿园预防交通安全应急预案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