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报社实习总结如何写?

*引子
从就读新闻专业以来,我一直向往每天在外面跑新闻的生活,可以见识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用自己的文字让生活更加美好,那一定是坐班的上班族无法体验的快乐 。
暑假的专业实习,我来到了北京青年报的本市热线版,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做一名采访人员的辛苦和快乐,同时让我对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也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
*初来乍到之热线篇
第一天到报社报道,看着北京青年报20层的大楼我真紧张了一阵,电梯上下的人们互相搭着话,聊得也都是报纸上的今天的好新闻,头版的图片如何如何 。我感觉北青的氛围一点一点正感染着我,也想要尽快融入到这种紧张有序的生活中 。到了本市热线版,热线组的老师都很亲切,老师告诉我:采访人员都是下午上班,而且一般不来报社,有活儿就直接从家去然后写完稿晚上八点前发给编辑,工作就完成了 。听到这个我长出一口气,暂时放松了,原来采访人员的生活似乎也挺安逸的啊 。但当我体验过采访人员生活,才了解其中滋味 。
编辑安排我的第一个工作是接热线 。专门负责接热线老师告诉我,接热线基本是所有实习生的第一课 。接听电话,把事件重点记下来,最重要留下联系方式,以备日后采访人员和线人联系 。但老师也告诉我说,采访人员一般会比较关注车祸爆炸等突发事件,但所有来电都要耐心的听,然后做好记录 。在接热线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无能为力,虽然是关注身边的急事难事怪事趣事,但热线组是无法切实为市民排忧解难的,只能让问题得到关注,但当市民需要切实的帮助打来的时候,我感觉真的很复杂,也十分无奈 。这中间也确实接到一些有意思的电话,很多热心市民关注北青报,关注身边的生活 。接热线同时也提高我了与人沟通,筛选信息的能力 。
下面列举些我接到的热线之最:
最艰难的父亲———为了救治白血病的孩子已经倾尽所有,现在家里只能喝粥,急需医药费,求助红十字无果 。
最差劲的veva手机——最多一天接到4通电话都是反应veva手机质量太差,与电视购物上承诺严重不符,并且没有售后服务 。
最可怜的爱情失败者——名三十岁男子来电说,比自己小7岁的老婆和网友跑了,卷走了他所有的现金和存款,留下他和仅两岁的儿子,他们甚至没领结婚证 。
最无厘头的登广告要求——名男子要把自己的左脚脚底板给商家作为广告展板,问为什么要用脚底板,他解释人们越是看不到越是好奇,从而达到宣传商品的效果……
最有责任感的市民——体育大学已退休教师,曾经向有关部门反应多达30多次体育大学大门外有影响市容的残破小房,一直无人管理,严重影响北京城市形象,愿意带着采访人员亲自走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