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时之旅》的读后感大全( 三 )


他用极其细致、精确,同时也不乏想象力的词汇,描述每一次深入地下世界的过程 。如何穿过狭窄,剥夺呼吸的洞穴,四周的墙壁是如何一步步收紧,生命是如何在黑暗处遭受危险,身体又是如何感知危险 。读者会掉进他的文字里,感受他所感受,呼吸他所呼吸 。
在阅读的过程,我一直想弄清楚,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如何丰富的感知,是如何仅仅通过叙述,展现了如此盛大的感官盛宴 。
罗伯特·麦克法伦,剑桥文学院院士,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布克奖评委会主席,新一代自然写作及旅行文学的旗手 。这里的每一个头衔,都似乎能够阐释他文字所赢得的褒奖 。但仅仅是这些,似乎有些太功利了 。
我想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他对所经之处的好奇、发自内心的求知和敬畏 。罗伯特·麦克法伦不是科学家,想把光引至黑处,让黑暗的虚空中盛满人类建构的意义 。他总是把自己和周围环境的一切看作是一起的,他不把自己当作外来者,一个试图征服的人,而是一个和它们一样面临共同命运的人,一种极尽全力试图抵达的感同身受,目光饱含探寻、了解的对视,就像那个和外星人接触的手一样,那是跨越的一步 。
《深时之旅》有一个细节,有一个小男孩在手工课上做个一艘船,那是地球毁灭时要承载的物种,里面没有人类的席位 。几万年以后,那时候的生灵探测我们,看到我们给地球留下的印迹,他们能读出什么信息?会怎么评价?
《深时之旅》读后感(四):在地下黑暗世界里探寻奇迹和希望
罗伯特·麦克法兰(Robert Macfarlane)以其强大的文学之美而著称,在英国畅销书排行榜中率先倡导“自然写作”的复兴 。麦克法兰的最新著作《Underland》因其环境紧迫性而倍受赞誉,他与我们分享他的信念:我们脚下的黑暗世界,如何为我们提供新的启示?
地下世界既是空间记忆,也是时间记忆,所以这也是本时空之书 。英国-欧洲-北方,三个区间,十来处地下场所:中石器时代藏骸所、摩登地下城、深海实验室、森林菌根网络、战时万人坑、地下无星河……看似随意,其实篇章盘根错节,互有呼应,比如终篇探访芬兰核废料永久处置库,某种程度上就绕回了第一个故事,此即坟场,也与殡葬有关,只不过一个事关过去,一个着眼未来 。
整本书有条暗线,是麦克法兰在暗物质篇里的苦苦叩问 。他没有一昧写地下世界的绮丽与奇崛,书里同样写到逝去的生命、残酷的战争与人类无法逃避的责任;这是本非常丰富的书,地质、物理、微生物、语言、神话、历史……最后,麦克法伦的落脚点还是潘多拉魔盒中尚存之物 。
麦克法兰一直在这个隐藏的世界中航行,在“深度时间”回到千年的地方 。现在他浮出水面,并在问:当我们灭绝时,我们会留下什么?我们会成为好祖先吗?